《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十四章:棋城风云
杨老先生和他的儿子杨健明在一起
1955年初,经杨官璘玉成,罗天扬、李义庭师徒挥师南下,饮马珠江。这场名为穗、汉棋艺的交流赛,使刚过新春之庆的广州岭南文物宫再度沸腾起来,每晚人流如潮,好不热闹!
李义庭在上海两局战胜杨官璘,早已使他声名鹊起,广州棋迷一多是为一睹这位棋坛新秀而来的。
开战前,罗、李到各处茶馆棋坛应众,平日杨官璘、陈松顺能让三先的,罗、李只能让二先,故广州棋人十分重视这次比赛。
穗、汉名手赛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广州上阵的是“老天王”卢辉与覃剑秋。他们互易对手,各赛四局,结畏,客队李义庭战胜二人。如此一来,主队的主帅杨官璘、陈松顺不得不披挂上阵了。
广州队由陈松顺先上阵,与罗天扬赛六局,陈松顺以三胜一负二和告捷。次后,却以三负二和一胜败绩于李义庭。广州棋人才发现李义庭委实非同小可,并传出“北方棋人不擅让子”之说。这令羊城的棋迷大为揪心:能否保住广州“棋城”的美名,全靠杨官璘了!当时有棋迷戏言道:李义庭犹如战国时的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二城,“棋城”危矣!
该杨官璘上场了,他先对罗天扬,结果以风卷残云之势连胜六局.罗自知不敌,于是派徒弟李义庭应战。
1955年2月20日晚,杨、李短兵相接。
是局,杨官璘以顺炮横车对直车,双方激战成和。22日、25日竟两战又和!尤其是25日的第三局,可谓险象环生。
第三局杨官璘执子后走,一直未能扭转后手之势。棋至中局,他贪吃对方的象致使孤炮悬外,被李义庭双马中炮猛攻。杨官璘只得尽调连环双马守住四门。李义庭见久攻不下,于是弃炮抢攻,这才使杨官璘有机而着,扳成和棋。有棋友评价此局道:李义庭白丢一炮还能与杨官磷弈和,可见其攻势之猛烈,真不愧是胃起国手!
战至第四局,杨方先手起中炮,进七路乒巡河炮,作大规模进攻,李方则应以屏风马之巡河炮,迫杨方兑车,表面似乎稳健,殊不知已经中局,无法脱身。斗了十几回合后,李义庭急于求成,竟疏忽了底象被打闷宫的“马脚”,被杨官璘攻下一城。
在第五局时,李义庭本已占优,久攻不下,心情急躁,右马不甘退回,又前无去路,竟用红马去兑黑受压的左马,然后叉想侧攻,但缺乏全盘计划,终于出了漏洞。杨官璘本在开局落了后手,让红兵渡河,这时及时出双车,占定四六双助,黑马吃红中兵后不动,这招看
似进退两难,但能四方照应防守,守得滴水不漏。李强攻不下,这时手上的法宝都发了出去,还奈何不了对手,一时不知怎样做才好,在茫茫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最终被杨官璘挥于马下。
酣战下来,杨官璘终于以二胜三和的成绩击败李义庭,保住了广州“棋城”的尊严。
李义庭、罗天扬北归后,杨官璘把与李义庭的对局拆了几遍,不罢冷汗涔涔:李义庭确实可以和自己一争高下了。前三局李义庭均占第四局自己虽完胜.但第五局,李义庭却是有可胜之机的,只是临场经验不如自己丰富,才得以落败。杨官璘深感艺无止境,遂更加苦勤奋钻研,力求棋艺精益求精
1955年仲春,广州棋坛举行了一次“大华七雄”夺鼎赛。“大华”指大华酒家,是比赛地点;“七雄”是杨官璘、陈松顺、卢辉、覃剑秋、陈洪均、袁天成和朱德源,他们均代表了当时广州棋坛的最高水平。
此次“大华七雄”夺鼎赛,到底夺的是何“鼎”?在这里就不能不是到“世界棋王”邓有常了。
邓有常早年在菲律宾经商,家道殷实。他好弈乐施,凡棋友生活困窘,他都解囊慷慨相助,人称“棋国小孟尝”:
邓有常十分好胜,凡与他对弈者,无论水平高低,他都要让三先.就连朱德源、邓文湘这样的高手也慨不例外。
邓有常棋艺水平有限,且还让三先,这棋怎么下呢?那就是悔棋!因为既非博彩,又有好酒好饭招待,大多棋友对他悔棋的行为往往一笑了之,落得皆大欢喜。邓有常赢棋了十分高兴,频赞对手好棋,实是弈林高手;若输了,则大贬对方臭棋,不堪一提。棋友知道他的这个脾性后,于是只输不赢,这样邓有常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夏棋友们亲切地戏称为“世界棋王”。
这次“大华七雄”夺鼎赛,就是这位“世界棋王”邓有常出的彩金。夺鼎赛采用擂台剧:第一晚抽出一人做台主,由其余六人攻擂.每晚一人,分先两局.若攻擂者胜,则由攻擂者任台主,若有人能受六人攻擂十二局,而一局不负,即夺得冠军宝鼎。
赛前大众估计赛每可能会拖延很长,因为各人技术相差不远,要十二局不负,谈何容易。
第一晚抽到擂主的是朱德源。
朱系广州棋坛名奇。他十几岁便在广州弈林出入。抗日战争时期.他挟技走江湖,博得名声。1953年回广州,在大华棋坛任副擂主,会战羊城各路英豪。
夺鼎赛于2月11日揭幕。朱德源首战覃剑秋,两战皆和。再战“老天王”卢辉,一胜负。第三晚,“华南神龙”陈松顺登台攻擂,各胜一局。第四晚朱德源又以一胜一和战和陈洪钧。直到第五晚,他才败于袁天成手下,交出了擂主之位。
袁天成擂主之位还没坐热,杨官璘便上台攻擂。袁比杨早成名多年.但白1950年后被杨官璘赶上,从此再没有翻身的机会。有棋友道破此中玄机:袁天成的棋凶而浮,被杨官璘拆了个通透,以致再无迂手之力。果然,杨官璘一上台,便首战告捷。第二局,袁天成想以快打慢,急攻猛杀,怎奈杨官璘技高一筹,再次败北,只得将擂主之位拱手让出。
按规定,杨官璘夺得擂主后,也要依次接受其余六将的攻擂。
杨官璘首战覃剑秋。
杨、覃二人感情甚笃,杨未成名时,时常一起研究棋艺。20世纪50年代,二人公开对弈过十二局,杨以五胜一负六和占优。
是局,杨方先手摆中炮以采攻势,覃方亦应以顺手中宫炮,形成对攻。杨方以直车压马抢先手,而覃方则退窝心炮,转屏风马解拆,可惜中线空虚,杨遂进中兵争取主动,厮杀到第31回合,攻下一城。第二局两人战平,杨官璘遂以一胜一和保住擂主之位。
第二个攻擂的是“老天王”卢辉,第一局竞出人意料地先胜杨官璘,倒把杨官璘唬了一大跳。杨官璘先败一局,第二局如和,就要让出台主宝座,这是杨在这次比赛中最“危险”的时刻。
次局,杨官璘打起十二分精神,用五七炮进攻,准备祭出磨功斗败对手,力求战胜。但卢天王宝刀未老,酣战至中局,杨官璘竟讨不到半点便宜。相持之下,杨官璘好不容易取得多一小兵的微弱优势,大施锉功,慢缠细打。当时杨官璘未满三十,而卢天王已五十有三,体力已不如杨官璘。卢天王苦斗一晚,精力不继而败北。
杨官璘战和卢辉,按规定仍任台主,但要接受六人重新攻擂。第一晚攻擂的是劲敌陈松顺,杨以稳为上,首战告和。至二局,杨兑去车后多得二兵.但陈松顺用炮很巧,借几步攻杀抢回一兵,并破去杨一相,最后炮双马围城攻王,杨有顾忌,兑子成和。
陈洪均接陈松顺攻擂。第一局陈方先手摆中炮,以争取攻势,杨方应以进三卒的屏风马,陈方即变为进三兵的五六炮局,以六路炮渡河打卒,而杨方进炮封车,双方争取主动。斗至31回合时,陈功力不敌,败下阵来。
陈洪均和杨官璘1948年就成为棋友,当时陈棋艺在杨之上,后来杨不断进步,而陈则停留在原有水平,到1951年,杨已赶过陈,据《棋国争雄录》载,私人对局,杨让陈一二先,还是杨占优。《棋国争雄录》还评陈很少解拆别人的对局,暗示他棋艺停留的原因。
几年后,陈洪均1957年取得广州甲组联赛的亚军,和冠军杨官璘一起出征全国赛。那年全国赛,杨官璘败于几位四川棋手,大叹“蜀道难行”;陈却战胜四川棋手,替杨报仇。
另一位攻擂的是朱德源,后来也曾代表广东出战全国赛。朱德源攻擂时,第一局比较平淡,但残局有几步小小诱着,逼和杨官璘。在第二局时,朱德源攻擂纠缠中出现误算,让杨官璘占得优势,被杨运用车马炮巧妙攻杀之。朱德源遂以一负一和败于城下。
这样,“大华七雄”夺鼎赛杨官璘依次打败袁天成、卢辉、覃剑秋、陈洪钧、朱德源.战和陈松顺、覃剑秋,夺得鼎主之位。
“内战”烽烟未煌,“外患”又起。1955年3月,屠景明和何顺安联袂到广州交流。广州仍日杨官璘、陈顺松上阵迎战,每人分别对弈六局。
对广州棋迷而言,何顺安可能还熟知一些,而对屠景明却还有些许陌生。
屠景明系上海人氏,1922年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他髫年聪慧,于文化、医学、棋艺诸方面齐头并进。14岁时,其父病逝,年少的屠景明过早挑起了家庭之重担,16岁便在上海南陂路新业路口挂牌行医,翌年则迁往广西北路的中药店坐堂,而且一有空闲便钻研《橘中秘》、《梅花谱》,棋艺得引提高。
距屠景明的中药店不太远的天蟾茶楼,系沪上棋坛中心之一,其时国内一大批名手.如周德裕、窦国柱、朱剑秋、罗天扬、李武尚等经常于此弈谈,屠景明常前去观弈,最后亲自上阵对仗,与众多弈林高手切磋习艺,棋艺精进。其时,沪上棋坛盟主周德裕曾去屠景明的药店就医,屠景明复心求教,周德裕也悉心指点,最终与林荣兴、李何顺安、朱剑秋名列“华东五虎将”。王兰友在《棋国争雄录》这样描写当年的屠景明:“年纪廿多卅岁,有很深的近视眼,戴上眼镜,面圆圆的,态度温和可亲,是一位中医生,在上海颇有声望。”另外《广州棋坛六十年史》第七集亦载屠有眼疾,为了护目,每次对弈只限一局:
羊城的三月,春光明媚。穗、沪高手大饯在广州岭南文物宫开锣,自3月11日厮杀到3月24日,只杀得狼烟四起,每晚皆闻鼓角铮鸣之声。
杨官璘首战屠景明,杨先手摆中炮,采取攻势,屠方应以屈头屏风马,严阵以待,由第l着至第21着,双方都走了官着。但是杨方之炮平七以巡河炮捉马,变化很大,按照北派的弈法是进马抢中卒,兑子谋和较稳,杨首战被屠逼和。但接下来五局连胜四局,最终以6:2轻取屠景明。
打败屠景明后,杨官璘接下来大战老对手何顺安。
何顺安在1952年败给杨官璘后,三年不和杨官璘下棋,潜心苦练。这次再会杨官璘,何希望一雪前耻。杨官璘以稳为主,一和再和,六局战毕,杨官璘以一胜五和,再次击败何顺安,何报仇的愿望又告落。
这六局棋赛中充满着惊险。在第三局时,何方先手用五七炮、双直车,步步为营地进攻,杨方应以进七卒的屏风马,稳扎稳打,由第l着第16着,双方都是平稳之着,后何方以中炮打卒,希图扫兵,非常冒险,这是五七炮对屏风马中很少见的一种开局之演变。虽然平淡,但能说明中炮过早打中卒有机会先失。
何顺安负了一局后,一直想扳回一局。第四局时,杨官璘开局吃了亏,台下观众担心他输回一局:杨处于下风,依然很冷静,残局也非何顺安所长,杨最后反而谋得上风残局:这局的时限已不可考证,但属于每步限时、有几步可以延长的那种。据《棋国争雄录》载,杨官璘在下风中已用尽延氐时限,何却还有延长时间可用,以致43回合时,杨本可打卒占比较大的优势,但也不敢走。
杨、何分胜负的那一局,杨虽占先,但何应着极紧,阵形不乱:至中残交界,何本可以兑子成平淡局面,这时,杨又发挥“残棋第一人”本色,一步巧妙退车,破去何一士,进入优势残局,后又凭一步妙手渡兵,终得胜利。
《棋国争雄录》谈杨官璘在这次比赛的战略是:“杨官璘在与何,屠两人比赛中,所采用的局法都极稳健。和李义庭对局时.就曾采稍冒险一点的对局。还因为杨认为何、屠两人的棋底厚,如果采稍冒险的着法,虽然胜的机会多,但也是会输掉一二局的,所以自始至终,都采保守着法,这也是这次比赛输赢不多的原因。”
此役,杨官璘与陈松顺以总分28:20取胜,再次捍卫了广州“棋城”的声誉。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序(胡荣华)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内容简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