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棋峰会铜奖征文:用信息化推动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刘红雄)

时间:2011/4/16 22:05:00

 棋峰会铜奖征文:用信息化推动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刘红雄)                 
     ——构建以电子棋盘及互联网为基础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

    内容摘要:由于设施简陋、棋具落后,档次不高,场地狭小,棋类竞赛活动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自娱自乐、观众缺失、因赛而赛的“索取”阶段。虽然棋类运动独具魅力且群众基础庞大,但其竞赛活动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球类运动,至今,还挣扎在“贫困”线上。

     为了解决棋类竞赛当前存在的问题,拟构建以电子棋盘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棋具和竞赛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有效提高比赛档次和举办效率,延伸视角,拉近观众,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体现赞助商的利益,大幅拓宽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使棋手、观众、商家结成互利互惠的经济实体,共同推动棋类竞赛活动的发展快速步入市场化。

    第一章、解析棋类竞赛活动在当前条件下难以市场化的根本原因

     围棋大师陈祖德先生说:“千万年来人类何以成为万物之灵、主宰宇宙?相较于体力,智力的发展更关键。”“奥运会跑跳项目的成绩提高一点点就不得了”,而“豹子一秒钟能跑几十米”,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的确,人与动物相比,看得没人家远,负重没人家多,跑得没人家快,人高于动物的正是无穷无尽的智慧!

     棋类“是人类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灵魂的精神食粮,是集科学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智慧体操”,它对提高一个民族的智力水平乃至道德素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棋类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涵最精深、回味最无穷的体育运动,其生命力之强,影响力之大,参与人群之广,是其他任何体育运动都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乏弈棋者的身影。

     尽管棋类如此强大的魅力和庞大的群众基础,但在商业浪潮席卷每个角落的时代,棋类竞赛活动的发展却没有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而是远远落后于球类等运动,基至有的至今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更不要奢谈“市场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观点认为:棋类竞赛活动的艰难是因下棋的人没钱(指专业人士)。

    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那些走进奥运赛场的运动健儿个个都应该是富翁!再说了,也没听说过哪一项体育运动的蓬勃兴起是源于运动员的“自助”。不是下棋的人没钱办不了比赛,而是办好了比赛,下棋的人才有钱。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棋类竞赛活动的困境是因为缺少商家赞助。

    这个理由看似充分,实则表达的是表象。总不能把一个人贫穷的原因归咎于是他人的吝啬吧。关键是要找出他为什么得不到支助的原因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当然,对于棋类而言,即使有了钱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棋类竞赛活动就能市场化。银行就有钱,但这跟棋类竞赛市场化毫无关系。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如果棋类竞赛活动不能依靠自身的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完成“新陈代谢”,即便是一时拥有资金,也最终会油尽灯枯。过去,不乏企业一次性拿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资助比赛的例子,但棋类竞赛的处境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此次比赛过后,照样为下一次比赛没钱而发愁。

     因此说,棋类竞赛活动能否市场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自身市场价值的体现。如果这项活动毫无市场价值可言或体现甚微,那它的市场化就永远是梦想,永远只能寄希望于别人的“慈善之举”。

     那么什么是市场价值?简言之就是通过必要的劳动,耗费一定时间为他人带来有价值的商品(服务也是一种商品)。注意,是为他人带来价值而不是为自己。

     反观当前棋类的竞赛活动,其过程是:组织者“化缘”,发通知,印材料,请裁判,然后号召几十号人(多则上百人),租个角落,象征性的拉个横幅,一阵拳脚之后,分奖金。路人还不知道咋回事,比赛结束了。

     分析整个竞赛过程,除了自我“消费”和自我“欣赏”之外,几乎没有一处能很好地体现他人的“市场价值”。虽然,有的竞赛活动也会或多或少地能为“他人”做一些象征性的宣传,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则,在现有条件下,一场比赛的知情者就那么几十号人,有的参赛者甚至比赛结束的时候都不知道赞助商是谁,更不用说了解赞助商的产品信息了;二则,报纸、电视等重要的媒体都不在竞赛组织者的掌控之内,其宣传效果实际上小得忽略不计。

    古人云:“达己者必先达人,成己者必先成人”。棋类竞赛活动之所以落到今天这样举步维艰的地步(例如中国象棋),并不是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不够,而是由于现有条件所限,它仍处在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档次不高、因赛而赛的“索取”阶段,其商业价值尚未充分地挖掘出来所致。

     一、朴素有余,高雅不足

    棋类竞赛活动很少在类似于球类运动一样的专用场馆中进行,一般都是临时找一个地方搭台演出,而且唱戏的“主角”们基本上不着配套服装,再加上所用道具(棋子、棋盘)皆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整个赛场的格调是“朴素有余,高雅不足”,也就是说同路边的棋摊相差无几,这样的氛围很难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

     假如,京剧演员演出时,也不化妆,不穿戏服,而是一顿干吼,它就很难引起人们对京剧艺术的共鸣。搞个结婚照还需要“调查研究”、修饰一番,况且如此高雅的竞赛。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能怪公众把这样的比赛看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儿戏”。

     二、设施落后,手段原始

     传统棋具无任何自动化或智能化的功能,除了“选手编排”采用计算机外,其他工作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在弈棋过程中,计时靠棋钟,记谱靠手工,裁决靠裁判,转播靠挂牌,其缺陷十分突出:

    1、在众多快棋赛中,选手没有时间记谱,出现争议时,裁判往往没有现场裁决的依据,导致错判。例如2009年首届世界智运会的国际象棋比赛中,中国棋手卜祥志与新加坡棋手钟章的对局就被强行判和;还有今年的威凯杯比赛中,象棋大帅谢靖也因裁判对待判局面的裁决失误而痛失一局。

    2、在竞赛过程中,记录棋谱对棋手来说,相当痛苦,严重干扰思维。在现场紧张的气氛下,有些棋手记谱时,往往不知所措,半天回不过神来,漏记错记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比赛中,最后几分钟的宝贵资料常常丢失,给后续的研究工作造成不小的损失。

    3、棋手每走一着,必须用走棋的手按棋钟,有时还会因注意力过度集中而忘了按钟,从而导致超时判负;或因按棋钟干扰思维造成错着,招致失败。

    4、竞赛结束后,裁判需要逐一调节棋钟,和逐一摆台,相当费时、费力。最严重的是棋子一旦摆错位置,比赛开始后又不被棋手察觉,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例如,“聊城网通杯”的比赛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5、在竞赛过程中,棋手不仅要关注每一招每一式,还要关注重复局面、自然限着等数理上的变化,也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6、中国象棋待判局面的裁决费时费力,有的长达几十分钟,而且裁决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为了尽量维护竞赛的公平性,有些重要的国家级比赛,每桌往往需要2-4名裁判,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三、观众缺失,难获资助

    棋类竞赛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场面狭小,观众缺失,而且每场比赛都是拿别人的“奉献”来成就自己的未来,而回馈社会的很少,所以有人曾把这样的比赛戏称为“分钱”的游戏(尽管分到的钱也不多,但造成的不良印象却是这样)。

    众所周知,任何一场成功的演出都不是演员和导演之间的相互吹捧,而是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任何一项活动的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源自于一味的“索取”,而是它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回馈社会。

    由于棋类的竞赛活动大多是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和自我吹捧,即使赞助商拿出了几百万的投入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广告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肯定不愿意再次掏腰包。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巨资承办比赛的情况,例如,九城置业杯。但那终究是“一花独秀”,不能从根上解决棋类竞赛所面临的困境。

     因此说,棋类竞赛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容纳观众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第二章、 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的出路在哪里

     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是指通过比赛现场的棋艺表演,借助赛场和媒体的优势向公众传递赞助商的品牌或产品信息,以此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

     当前,棋类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数亿群众基础,而且渗透范围相当广泛,这也是商家最为关心的内容。但棋类竞赛最大的问题又是设施简陋,棋具落后,把令商家心动的观众挡在了门外,因此他们对棋类竞赛活动进行赞助的热情不是很高,这也是造成棋类竞赛活动处境艰难的根本原因。

    显然,棋类竞赛活动要想取悦棋迷,赢得商家,步入市场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就要首先克服自身的种种缺陷,努力提高档次,实现直播,用舞台造就明星,用舞台创造效益。

     由于棋类竞赛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现状决定了它不适合象球类运动一样,实现报纸宣传和电视直播。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棋具和竞赛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构建基于电子棋盘和互联网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减轻棋手和裁判的劳动强度,自动完成竞赛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及转播等工作,使棋迷朋友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欣赏到扣人心弦的精彩对局和了解到赞助商们的产品信息,这才能走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因为基于信息化的网络直播具有报纸、电视等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计算机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电子棋盘的出现为棋类竞赛的直播奠定了信息化的基础。

    二、用信息化手段替代手工操作,有利于对局信息的时实采集和降低棋手、裁判的劳动强度,减少差错,提高对局质量,减少组织成本。

    三、棋局信息的数据量小,结构完整,非常有利于存储和网络传输,且信息不失真,在终端能准确还原。

    四、借助网络更容易实现对局信息的同步采集和转播。

    五、构建信息化平台,投入较小,成本较低,竞赛的举办者可获得网络媒体宣传的主动权,便于用最小的代价值为赞助商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六、网络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方便群众观看,更容易使棋迷和赛场之间实现互动和交流。

    七、网络的时效性远远高于报纸和电视,非常适合棋类这种回味性较强的运动。

借助信息化技术使得棋类竞赛的电视直播也变得相当容易和有趣。

    八、借助信息化技术使得棋类竞赛的电视直播也变得相当容易和有趣。

    九、借助基于信息化的竞赛直播平台,可有效将棋手、观众、商家结成互利互惠的实体,有力促进竞赛活动的良性发展。

       第三章、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规划

     为了实现棋类竞赛由设施简陋、棋具落后、自娱自乐的“索取”阶段向市场化运营的历史性转变,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应具备如下主要功能:

     一、能够自动采集竞赛现场的棋局信息,并能通过互联网申报到网络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转播。

     二、电子棋盘应具备自动记谱、计时、规则分析、语音提示等智能化的功能。

     三、正在进行的对局信息能通过网络发送到观众的桌面。

     四、所构建的平台能够为竞赛举办方提供发布广告信息的功能。

     五、平台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站后台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六、各赛点可通过网站页面填写相关竞赛的信息。

     七、通过网站前台页面可查看到各比赛的赛程安排,赛程安排由主办方发布。

     八、互联网上的观众可以通过赛事转播客户端查阅或观看历史记录和赛况。

     九、正在进行的比赛能够通过大屏幕进行投影和讲解。

     十、网络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注册成为平台会员。

     根据上述要求,所建平台的“系统组成”、“功能结构”、“功能说明”如下: 

     1、平台的系统组成

    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由“电子棋盘(智能对弈终端)”、“无线通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及竞赛管理系统”、“竞赛规则智能分析系统”、“竞赛编排系统”、“待判局面分析系统”、“信息申报接口”、“网络数据存储及管理系统”、“转播服务器后台管理系统”、“竞赛直播大厅”等硬件和软件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数据流向是:竞赛编排系统通过服务器将对阵表发布到对应的电子棋盘,并在屏幕上显示。

     比赛开始后,电子棋盘实时采集棋手走棋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将正确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竞赛采集及管理服务器上存储。

     该服务器得到信息之后,要完成自然限着、待判局面等复杂运算,同时将收到的信息通过申报接口发送到互联网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

    另外,竞赛组织单位也可以通过申报接口向数据中心填报和申请竞赛举办的有关信息。

    网络观众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在互联网上随时浏览到赛事的有关信息。还可以通过专用的直播大厅软件观看正在进行的比赛或历史对局。网络观众还可以通过网站或直播大厅注册成为会员,享受特别服务。

     2、平台的功能结构

     整个平台的功能结构:包括竞赛编排部分、信息采集及管理部分、数据存储部分、赛事申请及发布部分、广告信息发布部分、后台管理部分及用户端的直播部分。

    3、平台的主要功能说明

    (1)电子棋盘(智能对弈终端)


     在下棋过程中自动计时、记谱,无需人工干预,并能在赛后精确复盘;对双方用时、时限、自然限着、自然限着提和方式、待判局面的重复次数、提请裁决方式、犯规判负次数、选手号、桌号等参数提供设置功能;对行棋过程中出现的超时、待判局面、自然限着、违规等自动识别,并进行裁决;能够将对弈过程中获得的棋谱、用时等信息实时传送到管理服务器,这些信息再通过转播服务器发送到各个演播大厅或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转播;即能通过语音播报棋谱、裁决信息、故障等信息,又能在最后1分钟自动读秒;在30~50米范围内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向计算机下载或上传各种信息;意外中断后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局面。

     (2)竞赛直播大厅

      能够从转播服务器实时读取所选对局的信息,进行现场实况转播;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对赛事进行异地直播,既能投影又可接大屏幕,扩大了场地,延伸了视角,使更多的棋迷能参与其中;在转播界面醒目的位置显示赞助商家的冠名,提高其知名度;在转播界面能发布动态文字或图片信息。 

     (3)信息采集及竞赛管理系统

      能一次性向所有签到的电子棋盘进行参数设置或发出竞赛开始的命令;可将比赛对阵表的结果,分别发送到对应的电子棋盘屏幕上显示,无需人工摆台;对一些需要更换棋盘或快棋赛的情况,可单独对电子棋盘进行灵活设置,适应不同的竞赛规则;全程记录所有通讯日志,以方便查找,或排除临场故障;对比赛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情况进行裁决,例如自然限着提和、待判局面等;将采集到的对局信息同步申报到网络数据进行存储。

    (4)后台服务器管理系统

     能够对赞助商、会员、竞猜信息进行审核及管理;向前台网站发布赛事日程等信息。

     第四章、 棋类运动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的解决方案

    一、利用基于电子技术的电子棋盘采集对局信息,并通过无线技术将该信息传输到采集服务器。

    二、利用软件技术采集及存储对局数据。

    三、利用软件技术进行规则分析及参数设置。

    四、利用网络技术存储数据和发布信息。

    五、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竞赛直播。

    六、根据棋类竞赛的直播要求,其网络拓扑图设计如下:


    第五章、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  

      基于信息化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之后,将有效降低举办比赛的成本,减轻棋手和裁判的劳动强度,并能提高档次,延伸视野,将观众请到棋表演的台前,极大地增强了竞赛活动的宣传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赞助比赛,有力地推动棋类竞赛迈向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该平台建成后,其商业化运营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竞赛冠名

     首先,网络不受时空和地理的限制,极大拓宽了群众参与的范围,使得赞助冠名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另外,网络宣传时效性更强,更容易得到商家的青睐。

     由于冠名商的信息将随棋谱永久性的保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欣赏此次竞赛的对局,就能看到冠名商的信息,对出资者的宣传力度空前提高。

     因此,竞赛举办单位可以利用该平台的宣传优势,吸引商家自愿出资赞助比赛。

     二、小额赞助

     该平台能在客户界面上分时、分轮次地滚动显示不同赞助商的商业信息,可吸引大量的企业进行小额资助。

     三、电视转播

     利用软件技术可轻松再现正在进行的对局,所以,竞赛方式信息化后非常有利于实现电视转播功能。具体做法是,将对局信息在大屏幕上显示,旁边再配以人工讲解,然后通过电视镜头将精彩对局呈献给亿万观众。如此以来,组织者可与电视运营商分享转播收益。

     四、现场直播

     在高档的场所,利用大屏幕向观众转播赛场的表演。棋类大师可在封闭的透明大厅内进行专心对弈,室外,观众可以同步分享棋类艺术,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现场配以人工讲解。这样就能极大提高比赛的档次,吸引高层次人员前来欣赏高雅艺术,以此获得        门票收益。

     五、高档棋社

     通过网络将竞赛直播信息传送到高档棋社,在这些地方配以古典音乐和古风,使高级会员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欣赏美妙的对局。

     由于欣赏对局,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所以,那些专业棋手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象导游一样,到这些地方通过讲解棋局获得丰厚回报。

     六、下载服务

     竞赛直播平台可以在人工几乎不干预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积累海量棋局资料,这对于棋类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收费,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下载服务,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总之,通过该平台,可以极大的丰富竞赛组织单位的资金来源,因此,与之有关联的棋手和裁判们也会获得相应的劳动回报。

      第六章、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对推动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比赛的档次

     在竞赛过程中使用高科技的电子棋盘,提高了比赛的档次,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重视。另外,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可有效减轻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竞赛举办的效率。

比赛档次和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吸引社会高端人士参与其中,使得棋类竞赛更容易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数以万计的观众直接欣赏到棋类竞赛的现场表演,增强了对出资者利益的回报,丰富了竞赛组织获得资本支持的渠道,使得资金来源更加充足。

     三、促进社会和谐,赢得政府部门重视

     先进的生产工具,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电子棋盘、网络平台的应用,会空前提高人们参与棋类活动的热情。由于棋类属于高雅文化,它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智力水平或道德素质,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促进社会向着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这与中央倡导的精神相一致,因此会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无数经验表明,政府部门的支持,将会为特定事业的发展注入不可估量的活力。

   第七章、依托该平台实现棋类竞赛市场化发展的相关建议及举措

     有了信息化平台并不意味着棋类竞赛就能自动完成市场化的转变,它终归源于多种综合因素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因此,本文在提出平台构想的基础上,也同时给出另外一些相关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再好的工具,都不可能自动完成工作,还需要人的使用才能创造效益。因此,为了有效发挥信息化平台对竞赛活动市场化的推动作用,还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深挖棋类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棋类运动

     棋类是对古代社会、政治、军事、哲学、文化、历史的高度浓缩,也是人类智慧的升华,有着精深的内含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适当地了解棋类发展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会激发人们对棋类艺术追求的浓厚兴趣,有利于这项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三、加强同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

     棋类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例如媒体、体育局、文化部门、民政部门、总工会、街道、社区等。加强沟通,有利于获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对棋类运动的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四、加强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棋类运动最好的发展形式就是大力推进这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通过产业化运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来反哺这些运动的各项投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职业经理人来统一组织,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扩大智力运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截止目前,这样的团队和经理人,在我国 少之又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培育。

     另外,据了解,很多裁判,也大多是兼职工作,这势必会影响棋类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细则制定。

     五、培养写手和讲解人才

     棋类是高雅艺术,常有“余音绕梁”的功效。但欣赏这种艺术,点破其中的奥妙却需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别是听人讲棋,更是韵味无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棋不如观棋,观棋不如赏棋”。

     当前,缺少的不是专业棋手,而是缺少象马戈、马纯萧这样有水平的写手,缺少象张强、郭丽萍这样数据库式的讲解员。

     所以,要想把观众拉到棋类竞赛表演的台前,就需要把大师们的精彩艺术呈献给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造就一批“善解人意”的写手和讲解员

     六、重视规则的推广普及

     棋类竞赛规则的普及相当滞后,特别是中国象棋,有些人下了几十年的棋,也未必听说过“自然限着”、“待判局面”等术语,更不要说了解其中的规则。这对棋类运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方面的工作应结合信息化平台的应用,逐渐使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第八章、 小结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引进,必将极大地提升棋类竞赛的档次,降低竞赛组织的复杂度和劳动强度,有力促进比赛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还会拉伸视角,为观众欣赏棋类艺术提供了机会和位子。有了观众的捧场,相信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必然会踏纷而来。

      总而言之,能否把观众请到棋艺表演的台前,是棋类竞赛能否市场化的关键。

      由于受时间和认识水平所限,文中肯定存在不少疏漏和不足,还望棋界的专家批评指正,但无论如何,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早日迎来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发展的春天。

    (上述内容特别请作者今天上午将文字发给我邮箱,谢谢刘红雄先生,并对照《棋峰会》书局部作了修正)

精彩图片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5699b010177hx.html

 编辑:小猴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