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峰会嘉宾访谈:宁愿一败涂地也要精彩多多(许钦松)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嘉宾访谈:许钦松。  采访:施绍宗
   今年57岁的许钦松是广东乃至全国美术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职业是画家,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得多项大奖,其中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南粤春晓》悬挂于万人会场外厅;他的职务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许钦松还是一名资深的象棋发烧友,并且对象棋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联系有着深刻的见解。趁本报与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在位于广州珠江公园内的广东棋文化基地采访了许钦松,聆听了他对象棋与绘画关系的高见,这些见解都是许钦松多年来在下棋与绘画过程中的感悟。
      许钦松说:“棋文化和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有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可以彼此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我想谈的是日常弈棋与美术创作的一些内在联系和感悟。”
               虚和实的关系
  许钦松:“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的基本素养,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所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今天我们重谈当今棋类文化发展和艺术文化发展的关系,很有意义。就我个人来说,它们之间是有很密切联系的。”
     “我小学时曾学习下象棋,下棋是我的业余爱好,绘画是我的专业。下象棋,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棋路不能让对手捉摸到,战略意图不能让对方察觉,这是虚的部分。当战机出现的时候,你就要全力出击,一举制胜,这是实的部分。在取得胜局的过程中,虚与实这两种状态是交替进行的,这和我在山水画创作中有很大的共通之处。画山水画,很讲究虚实关系,虚的这一块,让人捉摸不透,不能让你看得很明白,这样才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引领你进入画中的情景,所谓实者易,虚者难,它们的奥妙之处和下象棋是很相似的。”
            平缓中出险招
 许钦松:在下象棋的整个过程中,总会波澜不断,亮点多多,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有节奏和有韵律的。比如布局,双方都在进行铺垫,体现出自己的战略思想,尽快出动子力,占据有利的位置。这个阶段是比较难的。到了中局,双方进入白热化状态,以消灭对方的子力为目标,表现出两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激烈搏杀状态。
这种起伏变化对我非常有启发,也体现在我们绘画对布局的要求上。画画首先也要布局,需要进行铺垫,比如画山,有些地方是比较柔和的,有些地方却是比较险峻的。不能到处都是险峻,必须要有对比,有些地方只是铺垫,有些地方要突出它最精彩、最激烈的部分。
      另外,下象棋要出奇制胜,不能四平八稳。同样在山水画创作中,平和险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应关系,里面有很多学问可做。一幅画,不能全平,也不能全险,如何才能打动人,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需要出险招,要在平缓当中出险,这和下象棋是互相启迪、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对象不同 关系不同
 许钦松:象棋和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种类,有本质上的不同,大家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最根本的区别,象棋是竞技性的,而绘画则是纯文化和纯艺术的。象棋作为一种文化与竞技的结合,它和绘画之间有联系也有差别,通过下象棋可以给你很多启发。
下象棋要分出胜负、比出高下,从中可以体现出你的智慧。但下象棋一定要找对手,而且还要是水平相当的对手,这样双方才能产生智慧碰撞的亮点和精妙的东西。在对弈过程中,首先是别人出招,然后你才发出个人的判断,作出应对之策。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可以说一盘棋的艺术杰作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
绘画却不同,它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独立完成的。比如在山水画创作中,我是单独一个人面对大自然,与山川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种对话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我对山的观察和理解,在心灵深处,用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进行思考和构思,然后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笔墨组合,把自己的感悟和构思表现在画面上,并体现出个人的风格。
      另外,在对弈过程中,你和你的对手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它是以置对方于死地为目标的。而绘画,你和大自然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一个是敌对的关系,一个是和自然的平等关系,两者的关系完全不同。
            棋画相互启发
       许钦松:琴棋书画都表现为有很高素养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下象棋还是画画,最后都体现出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比如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和我,如果我和许银川对弈,从棋艺水平来说,我们不是对等的,我肯定无法对抗。但我可以更多地从搞艺术的角度去观察,看看许银川是如何化解棋枰上的矛盾和波澜,怎样去战胜对手,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而假如许大师也喜欢绘画,和我切磋技艺,不客气地说,他的水平和我也是不对等的。但通过观察许大师对绘画艺术是怎样思考的,这可能对我也会有启发。这种换位思考,我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创新才能进步
下象棋要想提高棋艺水平,在于不能全用套路,一定要创新。如果大家都沿用过去的套路,下一盘和棋,这会让人感到非常沉闷,我很不欣赏也不喜欢,宁愿一败涂地,也要精彩多多,绘画也一样。有些作品,你挑不出有什么毛病,看上去很顺眼,但就是没有新鲜的东西,没有让人感到振奋的亮点,这是不成功的。所以要想有更大的成就,我们一定要讲创新,创新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
      和下棋相似,有一局棋的棋路可能是别人没下过的,但我们要敢于出新,敢于拼搏,哪怕失败了也值得。失败了我们回头再研究,通过总结经验再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画画也一样,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传统的模式套路和艺术方法后,还要有意识地腾出相当的空间来进行创新。
      所谓“7分熟,3分生”,“3分生”就是给你继续提升艺术的空间。创作不能全部使用烂熟的技巧,不能把熟练作为终极目标。创新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要充满信心和激情去做的事情。这一点,艺术创新和棋艺的创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创新失败 痛苦有别 
 许钦松:棋手对弈会在实战中采用自己的创新招法进行验证,但这种招法有可能不成功,因而输掉比赛,会让棋手感到万分痛苦。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创作作品后,发现其实是失败的,这种艺术创新的失败,同样也会让人感到痛苦。比如你用自己感到最得意的作品去参加美展,结果却落选了,也会感到痛苦之极,这和棋手输棋的痛苦感受是一样的。
不过,棋手和艺术家所遭受的痛苦还是有区别的。棋手的胜败就在瞬间,他们在那一刻里承受的压力会更大。而评判一个艺术家的成败,却要跨越很长的时段。艺术家的成功与否,要看他最后的水平能达到哪个高度,能否达到自己的顶峰,这个结果是未可知的。也许要走完整个人生,才能评判他成功与否。所以在艺术界,能够成功的人并不多。可以说,艺术家是用整个生命、用一辈子的精力来做一场持久的赌博,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是持久性的,遭受心理的煎熬和痛苦也是持久性的。 
图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5699b010177j9.html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嘉宾访谈:许钦松。  采访:施绍宗
   今年57岁的许钦松是广东乃至全国美术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职业是画家,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得多项大奖,其中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南粤春晓》悬挂于万人会场外厅;他的职务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许钦松还是一名资深的象棋发烧友,并且对象棋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联系有着深刻的见解。趁本报与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在位于广州珠江公园内的广东棋文化基地采访了许钦松,聆听了他对象棋与绘画关系的高见,这些见解都是许钦松多年来在下棋与绘画过程中的感悟。
      许钦松说:“棋文化和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有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可以彼此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我想谈的是日常弈棋与美术创作的一些内在联系和感悟。”
               虚和实的关系
  许钦松:“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的基本素养,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所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今天我们重谈当今棋类文化发展和艺术文化发展的关系,很有意义。就我个人来说,它们之间是有很密切联系的。”
     “我小学时曾学习下象棋,下棋是我的业余爱好,绘画是我的专业。下象棋,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棋路不能让对手捉摸到,战略意图不能让对方察觉,这是虚的部分。当战机出现的时候,你就要全力出击,一举制胜,这是实的部分。在取得胜局的过程中,虚与实这两种状态是交替进行的,这和我在山水画创作中有很大的共通之处。画山水画,很讲究虚实关系,虚的这一块,让人捉摸不透,不能让你看得很明白,这样才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引领你进入画中的情景,所谓实者易,虚者难,它们的奥妙之处和下象棋是很相似的。”
            平缓中出险招
 许钦松:在下象棋的整个过程中,总会波澜不断,亮点多多,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有节奏和有韵律的。比如布局,双方都在进行铺垫,体现出自己的战略思想,尽快出动子力,占据有利的位置。这个阶段是比较难的。到了中局,双方进入白热化状态,以消灭对方的子力为目标,表现出两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激烈搏杀状态。
这种起伏变化对我非常有启发,也体现在我们绘画对布局的要求上。画画首先也要布局,需要进行铺垫,比如画山,有些地方是比较柔和的,有些地方却是比较险峻的。不能到处都是险峻,必须要有对比,有些地方只是铺垫,有些地方要突出它最精彩、最激烈的部分。
      另外,下象棋要出奇制胜,不能四平八稳。同样在山水画创作中,平和险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应关系,里面有很多学问可做。一幅画,不能全平,也不能全险,如何才能打动人,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需要出险招,要在平缓当中出险,这和下象棋是互相启迪、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对象不同 关系不同
 许钦松:象棋和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种类,有本质上的不同,大家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最根本的区别,象棋是竞技性的,而绘画则是纯文化和纯艺术的。象棋作为一种文化与竞技的结合,它和绘画之间有联系也有差别,通过下象棋可以给你很多启发。
下象棋要分出胜负、比出高下,从中可以体现出你的智慧。但下象棋一定要找对手,而且还要是水平相当的对手,这样双方才能产生智慧碰撞的亮点和精妙的东西。在对弈过程中,首先是别人出招,然后你才发出个人的判断,作出应对之策。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可以说一盘棋的艺术杰作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
绘画却不同,它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独立完成的。比如在山水画创作中,我是单独一个人面对大自然,与山川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种对话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我对山的观察和理解,在心灵深处,用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进行思考和构思,然后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笔墨组合,把自己的感悟和构思表现在画面上,并体现出个人的风格。
      另外,在对弈过程中,你和你的对手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它是以置对方于死地为目标的。而绘画,你和大自然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一个是敌对的关系,一个是和自然的平等关系,两者的关系完全不同。
            棋画相互启发
       许钦松:琴棋书画都表现为有很高素养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下象棋还是画画,最后都体现出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比如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和我,如果我和许银川对弈,从棋艺水平来说,我们不是对等的,我肯定无法对抗。但我可以更多地从搞艺术的角度去观察,看看许银川是如何化解棋枰上的矛盾和波澜,怎样去战胜对手,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而假如许大师也喜欢绘画,和我切磋技艺,不客气地说,他的水平和我也是不对等的。但通过观察许大师对绘画艺术是怎样思考的,这可能对我也会有启发。这种换位思考,我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创新才能进步
下象棋要想提高棋艺水平,在于不能全用套路,一定要创新。如果大家都沿用过去的套路,下一盘和棋,这会让人感到非常沉闷,我很不欣赏也不喜欢,宁愿一败涂地,也要精彩多多,绘画也一样。有些作品,你挑不出有什么毛病,看上去很顺眼,但就是没有新鲜的东西,没有让人感到振奋的亮点,这是不成功的。所以要想有更大的成就,我们一定要讲创新,创新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
      和下棋相似,有一局棋的棋路可能是别人没下过的,但我们要敢于出新,敢于拼搏,哪怕失败了也值得。失败了我们回头再研究,通过总结经验再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画画也一样,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传统的模式套路和艺术方法后,还要有意识地腾出相当的空间来进行创新。
      所谓“7分熟,3分生”,“3分生”就是给你继续提升艺术的空间。创作不能全部使用烂熟的技巧,不能把熟练作为终极目标。创新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要充满信心和激情去做的事情。这一点,艺术创新和棋艺的创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创新失败 痛苦有别 
 许钦松:棋手对弈会在实战中采用自己的创新招法进行验证,但这种招法有可能不成功,因而输掉比赛,会让棋手感到万分痛苦。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创作作品后,发现其实是失败的,这种艺术创新的失败,同样也会让人感到痛苦。比如你用自己感到最得意的作品去参加美展,结果却落选了,也会感到痛苦之极,这和棋手输棋的痛苦感受是一样的。
不过,棋手和艺术家所遭受的痛苦还是有区别的。棋手的胜败就在瞬间,他们在那一刻里承受的压力会更大。而评判一个艺术家的成败,却要跨越很长的时段。艺术家的成功与否,要看他最后的水平能达到哪个高度,能否达到自己的顶峰,这个结果是未可知的。也许要走完整个人生,才能评判他成功与否。所以在艺术界,能够成功的人并不多。可以说,艺术家是用整个生命、用一辈子的精力来做一场持久的赌博,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是持久性的,遭受心理的煎熬和痛苦也是持久性的。 
图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5699b010177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