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如果是第一次置身于国象奥赛现场,你不免会为现场的气势所震撼:偌大的赛场,400多张棋盘摆放其中,近千名棋手同弈于一馆。与赛场一墙之隔,又是上百张桌子的公开赛场地。国际象棋的黑色与白色,取代了冬奥会滑冰赛场的银色。
拜冬奥会所赐,速度滑冰场地稍加改造,容纳两百多支队伍不成问题。难怪对组委会接待工作稍显不满的各队棋手,也承认比赛场地的条件不错,场内不再拥挤,空气不再混浊。和场馆一起为大赛服务的还有奥运会的网络系统,新闻中心上百台电脑对于几十名记者显得过于“奢侈”,各种设施也一应俱全。
冬奥会留下的还有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赛场内外,见到的多是中老年志愿者,专业热情的服务可以使人感受到他们接受的良好训练。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独当一面。众所周知,意大利人不太喜欢学习外语,因为他们觉得意大利语是最好的,而且他们也用其他方式与语言不通的人交流。而在赛场和奥运村,能讲外语的志愿者不在少数,冬奥会的举办,已经为这里准备好了一个庞大的志愿者人才库。
和赛场相连的,是一条长长的桥。桥的另一端,就是让各队不满奥运村。村中餐厅太少,排队取餐就要排上二十多分钟队;棋手们缺少娱乐项目,仅有的一个网吧人满为患;房间条件也不敢恭维,没有电视电话,和以前比赛的宾馆条件相去甚远……
意大利人讲求作息平衡,甚至每天下午商店都要雷打不动地关门三个小时,周末更是别想让他们干活,这次算是让人有了切身感受。今天是星期一,村里的景象总算有所改观。多开了几个餐厅,给棋手们准备了专供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大房间。总之,有冬奥会的硬件条件保障,组委会不用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试想,如果没有冬奥会的举行,都灵能否顺利举办这届国象奥赛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且意大利的国际象棋水平在欧洲不值一提,项目的土壤也并不肥沃。也许,冬奥会举办地正是国际棋联选择都灵的原因。
(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