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依次为:赵鹏、尹海、王新光、杨奇彪。本报记者 马纯潇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纯潇)济南市“群康杯”象棋双月(4月份)赛暨省团体赛济南代表队队员选拔赛于4月29日落下帷幕。2004年和2005年连续获得济南市棋王称号的王新光与重新出山的老将尹海分别获得本次比赛的冠亚军,赵鹏、杨奇彪、王云豹、李峰、霍勇、陈同、魏东、康斌、王军、李冠分列第3-12名。
本次比赛由于也是省团体赛济南代表队队员选拔赛,因此棋手们格外重视,甚至一些已经多年不参加比赛的老棋手这次也报名参赛,这些老棋手包括原省棋管中心主任赵文山、济南市象棋协会副主席吴澍、济南市象棋协会副秘书长张秀忠、刘春恒以及1985年就曾夺得济南市亚军的尹海等。三代棋手同堂竞技,使得本次比赛充满了看点和悬念。结果老将给新人们施加了很大压力,新人们也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在新老两代棋手的直接较量中,老将尹海战胜了新棋王王新光;而王新光却凭借更加充沛的体力和更加顽强的斗志最终力压尹海夺冠。
据悉,山东省象棋团体赛将于5月下旬在济南举行。本次比赛的前12名将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后,从中选出4名棋手代表济南市参加省团体赛。
春天来了。济南的春天到处生机勃勃,令人温暖,让人振奋。在济南市双月赛的赛场上,三代棋手同堂,老少互不相让。此情此景,真可谓“棋”乐融融,让人感觉到济南象棋的春天也真的到了。
春景之一:老树逢春发新芽
五元老重新出山
由于这次双月赛也是省团体赛济南代表队队员选拔赛,因此济南市象棋协会主席于宏昌格外重视。比赛前一天晚上,他特意请来一批济南棋界的元老,商量怎么搞好这次选拔赛。大家纷纷献计的时候,济南市象棋协会副主席、曾在1989年获得过济南市亚军的吴澍首先有点技痒了。他问原省棋管中心主任赵文山:“老赵,你觉得要是我参加这个比赛,能拿到几分?”赵文山说:“能拿几分明天下下不就知道了。”吴澍一听兴奋起来:“要是我下,你敢不敢下?”赵文山当年可是山东省的亚军,曾经在全国比赛中留下名局,他岂能露怯:“你都敢下,我有什么不敢的?”
吴澍一看赵文山应战,马上又问刘春恒:“你敢不敢参加?”刘春恒是济南市的老冠军,当年曾经叱咤济南棋坛,他也一口应允:“连赵大哥都下,我肯定要下。”一旁的老滨州棋王张秀忠随即也说:“既然诸位都下,我也凑一下热闹。”
吴澍一听,更加高兴了,马上又给1985年就夺得过济南市亚军的老棋友尹海打电话:“明天来参加个比赛吧,好几个老朋友都要参加呢。”尹海一听,也应允下来。
第二天,当这批老将来到赛场的时候,整个赛场都要轰动了。要知道,他们这几个人可都有十几年不参加正式比赛了。要不是他们这次主动出山,年轻一辈哪有跟他们交手的机会啊。
要说这些老将还真不含糊,尤其是那尹海,第三轮竟然力克年轻棋王王新光,一时成为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虽然以半分之差屈居亚军,但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老冠军刘春恒虽然精力不比从前,最后仍然名列第12名,获得了参加最后选拔的机会。只是为了提携后进,他才把这一名额让给了少年李冠。
春景之二:新竹高于旧竹枝
三少年豪气冲天
老将老当益壮,少年人更是冲劲十足。在本次比赛的前六名当中,除了尹海属于老将外,王云豹和李峰正值当打之年,而赵鹏、杨奇彪则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冠军王新光更是只有18岁。
说起来王新光虽然只有18岁,可是已经夺得过两届棋王,这次夺冠本来也不必多说,可实际上这个冠军对于王新光来说意义不可谓不大。因为自从去年8月份济南市象棋锦标赛之后,王新光的状态就陷入了低谷。包括去年年底性别大战选拔赛、今年年初的“晨光杯”、不久前的山东省职工运动会在内的几次大赛都发挥欠佳。在这几次比赛中,他在技术和心理上的不足都充分暴露出来。可以说,他的棋艺正处在爬坡阶段,努努力爬上坡就可能进入一个新境界,爬不上去则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一落千丈。
本次比赛王新光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第三轮就败在尹海手下,但此后他振奋精神,连胜四盘,最终以七战六胜一负的成绩夺得冠军。比夺冠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心理似乎更成熟了。当记者请他评述他的一盘精彩对局时,他不选自己的胜局,反而要把输给尹海的败局公之于众。能如此坦然地面对胜负,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来说实在不容易。希望这次夺冠能成为王新光继续进步的起点。
作为两届棋王的王新光夺冠,毕竟不能算是冷门,真正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本次比赛的第四名杨奇彪。小杨是山东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在比赛中一举战胜老将尹海,若不是最后一轮败在王新光手下,甚至都能夺得冠军。无论如何,驻济高校的学生进入济南市比赛的前几名这还是第一次。
老将重新出山,小将豪气冲天。看到这番景象,最高兴的要数济南市象棋协会主席于宏昌了。“我搞象棋搞了这么多年,投入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图的什么?图的就是能有今天!”于宏昌兴奋地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就不信济南的象棋水平提不上去!”
济南象棋的春天已经到了。但是春天只是播种的季节,收获还要等到秋天。收获的季节何时能够到来?让我们共同期盼。
本报记者马纯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