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残局“马底兵对单士象”专题研究资料汇编
藿香正气整理
初稿:2006年8月22日 补正:2006年9月28日 修订:2007年8月20日 终稿:2011年8月31日
【说明】
由于此类残局涉及到“马兵对士象全”等局型的胜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尽管它属于残局中微观的细枝末节的技巧问题,但却关系到残局中宏观的理论问题,十分值得研究,也必然会引起众多棋家的重视。马底兵对单士象的残局虽不十分深奥,但因为各种局势存在着互联互换性,子少兵种多,倘若位置稍有移动即可引发不同变化,极易混淆或陷入循环怪圈。加之变例稍显繁复,过程也盘桓曲折,所以在棋坛上曾引发过“马底兵对单士象”是胜是和的争论。现就本人所知,本着真实、客观、有序、清晰的宗旨,将“马底兵对单士象”专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大致罗列如下,供对此残局有兴趣者参考。
本人资料有限,对该专题研究的整理虽然自认为收入不少,但仍难免有所遗漏,贻笑大方,敬请对此残局有研究的专家教正。
【正文】
(一)有关“马底兵对单士象”的专题研究可谓来源已久,从最早于明代的《适情雅趣》(公元1570年,徐 芝*选、陈学礼*校)中即有相关内容的棋局,即第489局“本固邦宁”马低卒对仕相全局。该局原着法首着红方相三进一(应帅六平五可和)后,黑方可以低卒变底卒为代价谋得红方一仕一相,成为马底卒对单仕相局势。
**之后的《橘中秘》(朱晋帧明代1632年)亦收入此局,列第四卷残局第96局,仍沿袭了《适情雅趣》的着法。
**谢侠逊编纂的《象棋谱大全*橘中秘》亦收入此局,列残局第71局,仍沿袭了《适情雅趣》的着法。
**谢侠逊编著的《象棋心得》(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12月一版一印本),将此局列为第一章*残局示范*第63局,名为“马兵难破士象全”,着法另拟。1983年9月上海文化出版社一版一印本,谢侠逊编著的《象棋指要》,第一章*残局部分*第1节*胜、和实例一百三十局的第91局马兵难胜士象全,亦同此局。
**陈廉庸(?-1952)著的《马兵专集》(1976年5月河南开封、陈伯庸整理本)亦收有此类型局,列为总第63局,认为可胜。
**1960年第6期《象棋(月刊)》载有裘望禹文:我对“马卒难破仕相全”局的意见,就古谱《适情雅趣》、《橘中秘》以及谢侠逊《象棋心得》的以上局例提出诠正意见。
**1964年3月上海文化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广州棋艺研究社中国象棋函授班编著的《中国象棋基础教程》*第二章残局实例*第三节实用残局*图190马卒难破仕相全局,亦即《适情雅趣》第489局,认为“进卒吃底仕亦和”。
**1977年4月人民体育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杨官璘编著《弈林新编》*第六章*残局研究*的“附参考局”中收有1965年5月30日北京傅光明负广东杨官璘一局的残局部分,与此局类似,实战为马底兵方获胜。
**1983年12月北京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徐家亮诠注《适情雅趣》中认为第489局“本固邦宁”马低卒对仕相全局,原着法首着红方相三进一后“···成马底卒难胜单仕相的局面。”
**1985年2月《成都棋苑(象棋)》第18期载有唐宗寿文“平沙落雁”,认为《马兵专集》总第63局无相亦胜,并订正误着。
**1987年第10期《棋友》曾载有解自玉文,介绍山东临沂比赛中出现一例类似棋局,成马底兵胜单士象。
**1988年11月蜀蓉棋艺出版社一版一印本,蒋 权、吴一江、朱鹤洲诠注《适情雅趣》认为第489局“本固邦宁”马低卒对仕相全局,原着法首着红方相三进一后“形成了马底卒对单仕相的必胜局面”。其中注解有“马底卒可以必胜单仕相”和“马底卒对单仕相······只要掌握获胜的规律,总可制胜”等看法。
**1998年9月《上海象棋(双月刊)》第5期(总第109期)载有杨官璘文“马兵巧胜士象全”(红马兵方有相)。
**2000年7月《上海象棋(双月刊)》第4期(总第120期)载有周孟芳文“无相的‘马兵巧胜士象全’”。
**2004年第1期《棋艺(象棋大观园)》载王嘉良文“浅析马兵对士象全”,辨析了和、胜各一例。
(二)陈廉庸(?-1952)著《马兵专集》(1976年5月河南开封、陈伯庸整理本。之后有《成都棋苑》1981年9月本及蜀蓉棋艺出版社本)其中第二编专列“马底兵攻单士象”,共收入28局,其中胜局23局,和局5局,并在其它类型的残局中对“马底兵对单士象”也有所涉及。陈廉庸先生认为“马底兵攻单士象”局型有胜有和。主要观点依次为:“若左有象则和【整理者注:意即右将左象】”、“假若红无相则和”、“黑将占六路【右象】则和”、“红无相不胜”、“黑象在七路和【右将】”、“黑主要是掌握将东象西之规律方可和”。
【整理者注】陈廉庸先生的《马兵专集》、《炮卒专集》开象棋残局专题研究之先河,与田玉书的《车马专集》(林幼如整理)齐名,对残局研究贡献颇大,堪称象棋残局的经典之作,在棋艺发展史中写下了浓重一笔。台湾傅信仁先生曾对《马兵专集》进行修补增订,时间大致是1990年前后,可惜尚无从得见全豹。
(三)1957年第11期广东《象棋(月刊)》载有陆甸坤文,其中注解认为:“这个局势,红方马底兵可以必胜单士象,如果黑方的象在底线,则无法可胜了。”
(四)1961年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屠景明编著《象棋实用残局(第二辑)》一版一印200局本,以及1978年一版1980年1月四印《象棋实用残局(第二集)》300局本,均载有马底卒对单仕相残局3局。其中1局“难胜”、2局“巧胜”,并认为“单仕相的防御着法如果正确,就可以不败给黑方的马与底卒。”【整理者注:当时执行黑方先行】
**之后的198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再版本《象棋实用残局(第二集)》删去了第27局“难胜”例,并易局。将原其它局例的“巧胜”改为“胜”局,在注解中认为“马底卒可胜单仕相”。
**1999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屠景明编著《象棋实用残局》【整理者注:即一、二集合编本】*第三章*马兵类*马底兵部分*收有三局“马底兵例胜单士象”局例,并认为“马底兵可胜单士象”。
(五)1962年第10期、第11期广东《象棋(月刊)》载有姜言相文,认为“可以肯定马底卒对单仕相这个残局,马方必能获胜”,并列有“底卒入宫法”、“基本局势取胜法”及“举例两则”等多局棋势内容。【整理者注:当时执行黑方先行】
(六)已故西北棋王王羽屏《残局集锦》(1979年9月油印本)收有5局(即第118-122局),均注为“马底卒胜单士相”。
(七)1982年6月、12月、1983年1月《成都棋苑(象棋)》的第7辑、第9辑、第10辑,连载唐宗寿文“马底兵攻单士象”(1、2、3),认为“无论红方有相无相都是胜局”,并列有多局图式及解法。
(八)1983年12月《成都棋苑(象棋)》第14辑、1984年《北方棋艺》第3期分别载有唐宗寿文,诠正《象棋实用残局》1978年版第二集第27局(1961年1月一版第19局),认为马底兵方胜。
(九)1986年3月上海辞书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屠景明编著的《中国象棋辞典》,第六部分*实用残局列有一局“马底兵例胜单士象”(见原书第145页-146页),并提出制胜要点。
(十)1989年1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王嘉良、李中健编著《象棋高级教程》第18页(附录)中认为“因为红方没有仕相,则仍然无法巧胜”、“红方不易取胜”、“红方取胜相当不易”,并分别列有数局胜局与和局。
**1991年第5期《象棋研究(双月刊)》载有台湾傅信仁文,诠正《象棋高级教程》两局和棋应为红胜,并肯定地认为“马底兵不用仕相配合也是必胜单士象的”。
**1992年第3期《象棋研究(双月刊)》载有沈惠林文,不同意台湾傅信仁的观点,认为“单士象守和马底兵,关键有两条:一是将与象必须分至【置】”两边,俗称‘门东户西’,这与单象守和独马的原理一样;二是将必须占肋(4、6路)露头。在应着时则要掌握士象交替走闲着,老将不进中。只要老将不进中,则马方底兵不起作用,马底兵就无法取胜”,并举一例和局【整理者注:即《马兵专集》总第20局(无红相)】。
**1992年第5期《象棋研究(双月刊)》载有柯镜泓文,认为“由于马的威力,帅的适度停着和遥控,马和底兵的微秒配合,底兵对九宫底线的控制,逼使单士象方经常面临‘只此一手’的局面。而单士象方将、士对5、2位占位的矛盾性,终将造成黑对中象失去保护能力”。该文附有诠正沈惠林文中局例,终局马底兵方胜。【整理者注:此文后被收入《1993年版中国象棋年鉴》】
(十一)1990年5月19日第164期、6月19日第166期、7月19日第168期《象棋报》连载陈松顺介绍台湾傅信仁先生修补增订《马兵专集》中的“马底兵必胜单士象”局例。
(十二)1990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屠景明编著《象棋残局例典》共列有4局“马底兵例胜单士象”,并认为“这是一个例胜残局”。
(十三)1990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印本,李中健、王国顺编著《精编残棋大全(上)》*第四章*马兵残棋研究(二)、第五节*马底兵对单士象*中认为“黑方将象在异侧可以守和”、“红方形势虽佳,仍不能取胜”、“兵在七路,也是和棋【整理者注:指《马兵专集》总第23局】”。
**之后的1993年10月蜀蓉棋艺出版社一版一印本,王嘉良、李中健、王国顺编著《象棋残局大全(上集)》*第四章*马兵残棋研究(二)、第五节*马底兵对单士象*中的观点大致同《精编残棋大全(上)》。
**1994年1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印本,黄少龙主编的《象棋全书》。其中由*李中健撰写的第五编残局*第二章马兵残局*第六节马底兵胜单士象中,客观介绍并认为“可胜”,列有四局“主要胜法”。
(十四)1991年6月蜀蓉棋艺出版社一版一印本,贾题韬著《象棋残局新论》【整理者注:原有《象棋残局新论(上)》问世】*下集*第三章*定式选例贯解*二
.马、兵对士象*中列有“马底兵对单士象的胜或和”一节,共收有4局和局。该书主要是沿袭了陈廉庸《马兵专集》的观点,并认为“将象分置两边,加以将和士的进退有序,马失去了双控禁的可能”、“只要将、士、象的进退不至【致】失序,不要为马东跳西跳的扰着所惑,以致【至】变动了‘王东象西’的形,总是可以保持和局的”。
(十五)1992年1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沈正富编著《象棋实用残局手册》*第六章*马兵类*第1节马兵攻残士象*收有10局该局型,均标明“必胜”,唯最后一局红方有相。
(十六)1992年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印本,黄少龙编著《象棋战术大全》*第十三章*例胜残局*第二节*马类*收有第四局马底兵可胜单士象、第十四章*例和残局*第二节马类*收有第三局马底兵和单士象,共两局,认为将东象西“则属和棋”、并演变了该局“循环重复已有局面,和棋”。
(十七)1993年6月蜀蓉棋艺出版社一版一印本,《1993年版中国象棋年鉴》载有重庆邓中仪文“马底兵攻单士象”。认为“笔者初步结论是马方必胜”,并附有两局底兵入宫取胜之局。
(十八)1994年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刘殿中编著的《象棋基础教程》*第五章实用残局的例胜与例和*第四节车兵、炮兵或马兵的残局,最末一段写有“马兵对士象全的残局,······红方可用低兵变底兵的代价吃掉黑方一士一象,形成必胜的实用残局。马底兵对单士象必胜,但着法冗长,难以掌握,······”没有局例介绍。
(十九)1994年6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李中健主编的《象棋残局全书》*第一章残局基础知识*第三节马类残局的例胜与例和局之例17介绍:“马底兵对单士象,这是近代才深入钻研的一个课题。现已定论,红方必胜,是例胜残局”。另在*第三篇*第五章*第四节马底兵胜单士象,收有三则胜局。并加有按语:“这是近代深入钻研的一个课题,已故残棋专家陈廉庸先辈对此有过精辟的分析,现代人对此更有深入的研讨,现在,介绍几则重要的胜法如下”。其中例17红方有相。
(二十)1994年10月金盾出版社一版一印本,王国栋、方士庆、李燕贵编著的《象棋入门》*第三章残局的生死棋型*第六节马兵类*马底兵必胜单士象,收有三局五图局例。认为:“马底兵对单士象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用残局,它有一定的取胜规律,即几个基本方法。首先要保证底兵能平安进入九宫,再按照基本方法取胜。”
(二十一)1994年12月北京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方长勤、郭淑珑、温满红编著的《象棋中级基础课程》*第六章*残局分析,收入了15局马底兵攻单士象的局例,均为马底兵方胜。
(二十二)1998年1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杨广义编著《巧势残局》*第六章*马兵系列*第三节*马底兵类*收有三局马底兵胜单士象局,并认为“单士象方由于防守薄弱,红方马、兵、帅巧妙配合,可擒获黑士及黑象,单士象一方很难守和。”
(二十三)1998年第4期《上海象棋(双月刊)》载有周孟芳的“马底兵攻单士象”一文,谈到:有些棋书认为“黑方可以守和”,其实不然,红方是能够告捷的。并举一例。
(二十四)1999年第2期广东《象棋(月刊)》,载有杨官璘的“马底兵胜单士象”,后收入2002年11月人民体育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杨官璘象棋研究》,列为*第四部分*残局研究第15局,棋局内红方有一相。其中注解“红方的进攻,可能缓慢,然而,这是一条取胜的途径,可以供大家参考。”
(二十五)1999年9月蜀蓉棋艺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刘 健著《象棋马兵攻杀技巧》*第一部分*马底兵*收有“马底兵必胜单士象”局例7局,并认为“马底兵对单士象虽是一则必胜残局,但取胜过程有相当的难度,几乎是马底兵残局中最为复杂的”。
(二十六)2000年3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一版二印本,金启昌、杨典编著《象棋残局胜和定式》收有一局“马底兵胜单士象”,列第87局。在提示中注有:“属例胜局”
(二十七)2000年3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一版一印本,刘殿中编著、齐津安整理《象棋残局基础》*第三章*马兵残局*收有三局马底兵胜单士象局,并认为“最终倾向于马底兵方必胜”。
(二十八)2000年11月内蒙古远方出版社一版一印本,王贵龙编著的《象棋名词术语手册》,第九部分*残局基本定局及定式*7.马兵类收有一局,并注明“马底兵例胜单士象”。
(二十九)2002年第1期《棋牌世界(象棋)》载有许 民的“马底兵对单士象”一文,认为“马底兵对单士象是必胜残局”,并举一例【类似《马兵专集》总第21局】为红胜。
(三十)2002年2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版一印本,汪霞萍、、廖二平编著的《象棋实战技巧(中级教程)》*第五章象棋实用残局*第二节马类残局*列有:5、马底兵必胜单士象,收有一局。认为:“马底兵的力量是可以战胜单士象的,······单士象在任何形势下都是不能守和马底兵的。”
(三十一)2003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三版一印本,屠景明编著《象棋实用残局初阶》收有一局“马底兵例胜单士象”,列为第四章*马兵类第3局,认为“马底兵可胜单士、象。其要点是以帅、兵占中路,再巧用马,得士或象获胜。”
(三十二)2004年第2期《棋艺(象棋大观园)》载有王嘉良的“马底兵对单士象的再分析”一文,以《马兵专集》总第22局为例演变了多种走法,终局成和。该文认为“守方谋和的关键有以下四点:一、将象异侧;黑将一定要始终居于一线(4或6路线);三、士居中路,尽量少动,防止被红方利用;四、象的挪动尤为重要!既要保护自己,又要起到遮帅护士的作用”。【整理者注:2004年第1期《棋艺(象棋大观园)》曾载王嘉良文“浅析马兵对士象全”,辨析了和、胜两例,其中胜例即“马底兵胜单士象”】
**2004年《中华台北象棋文化协会网》【整理者注:应为《中华台北象棋文化协会网》】“象棋专栏”载有臺北傅信仁“馬底兵對單士象之研究”(另附有“《棋藝(象棋)》雜誌王嘉良專欄-馬底兵對單士象的再分析著法”),专就2004年第2期《棋艺(象棋)》王嘉良的“马底兵对单士象的再分析”一文进行诠正。认为“「馬底兵對單士象」為必勝殘局。王嘉良先生原文中所舉的和形,雖然是防守方最頑強的棋形,但是只要攻方著法精確,仍舊不堪一擊,難以守和。單士象方並不存在和形可以防守馬底兵方的凌厲攻勢。”
(三十三)2004年第3期《象棋研究(双月刊)》载有鲁 弈的“盘马弯弓——马底兵胜单士象例析”一文,举一较实用的典型局例,并详细解析,认为:“马底兵必胜单士象”、“迄今为止尚无真正守和马底兵的局例”。【整理者注:原文有漏排及错字,已重新整理贴于《中国象棋大师网》】
(三十四)2005年12月一版、2009年8月三印本,成都时代出版社刘 健编著《象棋实用残局》,马兵类收有两局“马底兵例胜单士象”,为《马兵攻杀技巧》第12、第14局。注有:“马底兵对单士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实用残局,但只要掌握了获胜的方法,取胜就不难了。”
(三十五)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一版,傅宝胜主编《象棋实战技法》*第六章 实用残局技法*第二节,收有一局,列为第17局“马底兵巧胜单士象”,是由马低兵对士象全引申出的“马底兵对单士象”局例,认为是“巧胜”。
(三十六))2007年2月金盾出版社一版一印本,黄少龙编著《象棋残局疑难问题解答》,第六章第二节巧胜局例收有2局,认为:“黑象与黑将分在两侧,即使红多一相,也是和棋,因为红马不能同时控制黑将与黑象”、“一般来说,这个残局有胜有和,须视具体局势而定”。另在第187局的注解中写有:“由于黑将未能升顶构成和势,此时红方仍能巧胜”、第249局注解“红马[底兵巧胜单士象”。
(三十七)网名“megao11”棋友整理了《详解马底兵必胜单士象》,2009年1月22日发表于《泓弈象棋网---棋书与棋谱下载》栏目。列举了较多的基本图式,认为此类型局势为马底兵方必胜。
(三十八)2009年4月一版、2011年11月二印本,上海文化出版社屠景明、杨柏伟编著《象棋词典》,实用残局部分收有一局:“马底兵例胜单士象”。
(三十九)2009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陈松顺著《中国象棋实用残局增订本》(2011年7月三印本),增订部分*一、马类共收入两局“马底兵必胜单士象”,附有说明:“胜法主要有二:一是马管住边象和中士,最终赶象落底,然后把它捉死;二是先迫将上顶,赶入中象位,再以帅马兵分三路控制全局,破象而胜。” (全文完)
可见楼主花了不少时间整理,是不是再来点“坚料”?
感谢楼主的材料!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