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比赛和棋过于频繁,对于淘汰赛中的加赛快棋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我们先回顾几个典型场面:
1。1998男子棋王挑战赛中,卫冕棋王吕钦和挑战者许银川创下了中国象棋比赛的一项纪录——连和13盘。两人首先在6盘慢棋比赛中全部弈和,加赛快棋后,两人又连和7盘,直至第8盘,许银川才出现漏招,被吕钦抓住,局势呈现败势。最终许银川因超时作负。吕钦赛后说,他虽然头脑一直保持清醒,但浑身却疼痛不止,许银川则说他后来几乎看不清楚棋盘上的棋子了。许银川是汗透脊背,吕钦则是浑身发凉。(连和让人厌倦,又损害了运动员的健康)
2。2002明珠星杯全国象棋16强赛在广东番禺结束,在上午的比赛中,许银川和赵国荣经过三番激战,最终无法分出胜负(慢棋、加赛快棋和超快棋全部走和),经过抽签许银川夺得冠军,获得5万元冠军奖金,赵国荣夺得亚军,获得2万元亚军奖金。(抽签决定冠军?怎么体现竞技性?)
3。2007嘉周杯男子冠军的激战在赵国荣和柳大华之间上演,赵国荣开局就主攻展开攻杀,弈至中盘,赵国荣有所顾忌,便力求和棋,慢棋比赛以和棋终盘。随后接下来的两盘5分钟快棋比赛中,双方又弈和,按照比赛规则,双方两盘快棋弈和后,第一阶段名次列前者获胜,赵国荣“依靠”规则获得冠军,柳大华屈居第二。(最后按预赛成绩确定冠军,这场决赛岂不白下了?)
可见,淘汰赛中的快棋加赛如果能一“局”定音就可以有效地缩短比赛时间,提高比赛效率。我认为,淘汰赛先采用分先两局制是最为公平合理的。如果两盘战平,再加赛一盘快棋决胜。决胜棋怎样才能一盘定乾坤?目前有两种比较可行的方案:一种是胡荣华提出的“突然死亡法”,例如红方10分钟,黑方5分钟,每步补10秒,弈和则红方被淘汰(其实我一向是反对胡氏赛制的,但它在决胜棋中还是有实用价值);另一种是部分棋友提议的计算剩余子力法,例如将各种子力的点数(分值)事先定好,在最后双方都无法组织杀势时比较剩余子力的点数,点数高的胜出,相等则黑胜。
决胜棋亟待改革,望棋友们都来参与讨论,为象棋赛制献计献策。
改革方案早在前年已提出了,高智商热衷于"红和判负"3-2-1置之不理罢.
中象名人胡荣华同志试图改革原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错啦.
其突发奇想"突然死亡"是国际象棋第七盘才这样称谓:2盘慢棋+2盘25分快棋
+2盘5分钟超快棋+最后第七盘"突然死亡".
至于"红和判负"那套封建擂台主的把戏更被业余群众嗤之以鼻.
奥运原则公平等竞争才能得民心,决胜局也要体现公平:
二盘慢棋:80'+30"/步{或60'+30"/步}
一盘军令状:抽到红方10'+10"/步必胜才晋级,抽到黑方6'+10"/步守和则可晋级{免记谱但需拍DV}
擂台赛慢棋可提速:30'+10"/步
台湾第二届阳信杯决赛,慢棋下和后连下8盘快棋才分出胜负。快棋可以学习阳信杯方式:比赛时间一盘盘递减,第一盘快棋15+10,第2盘快棋12+10, 第3盘快棋10+10,第4盘快棋8+10,第5盘快棋5+10,第6盘快棋3+10,第7盘以后都1+10直制分出胜负。
快棋先手不求胜行吗 ? 比赛在双方公平制度下,勇于求胜才是运动员应有精神!
分先二盘.慢棋:80'+30"/步{或60'+30"/步}。就可以了.如果和棋就平分冠亚的奖金既可.要下快棋不如抽签.
我的网站:马全清的象棋研究室
楼上意见更公平更省事.
多人并列皆大欢喜{确需分出冠亚军就按上法}.
村民早就提出:
甲联赛花巨资就要办像样点,每队4男1女{可借调,女可顶男},
队内利用竞争机制选贤,用经济杠杆调节,例如,和一盘补助200元,胜一盘奖2000元,
全年战绩不达标者下岗换能者上来,
这样还怕"消极和棋"?
冠亚军决战,支持要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