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2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8] ...[13]
[浏览完整版]

标题:“江阴周庄”2016 中国体育彩票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 “霸王杯”安徽赛区马鞍山分站赛竞赛规程

1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9:53:00

 

“江阴周庄”2016 中国体育彩票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

 

“霸王杯”安徽赛区马鞍山分站赛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安徽省象棋运动协会

 

二、承办单位:马鞍山市象棋协会、和县体育局、和县乌江镇人民政府

 

三、协办单位:和县象棋协会、和县乌江镇综合文化站

 

四、推广单位:北京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五、媒体支持:中国体育报、中国棋牌网、中国智力运动网、华奥星空

 

六、比赛组别:

 

1.公开组:1956年—1999年出生。

2.少儿甲组:2002年—2006年出生。

3.少儿乙组:2006年以后出生。

 

七、比赛时间、地点:

1.公开组、少儿甲组:5月21—22日在和县乌江镇文化站举办。

2.少儿乙组、棋类特色学校组:5月28日在马鞍山市采秣小学举办。

 

八、参赛资格

身体健康,适合参加本项运动,比赛报名时未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象棋大师)及以上称号且具有马鞍山市三县三区户籍或居住证的象棋爱好者可报名参加公开组比赛;具有马鞍山三区三县户籍的少儿棋手可报名参加少儿组比赛。

 

九、竞赛办法:

1.采用2011年象棋竞赛规则。

2.采用积分编排制,各组根据报名人数赛九轮或七轮。

3.基本用时35分钟,每走一步加5秒,超时判负。

 

十、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所有参赛棋手将获得中国象棋协会颁发的参赛证书,获得冠军的棋手将获得“棋王”证书;获得名次的选手,可根据中国象棋协会技术等级标准申请相应技术等级。

1.公开组录取前24名(前8名颁发证书),少儿组录取前12名,并择优推荐参加安徽省象棋棋王赛,公开组冠军授予“马鞍山棋王”称号,少儿组冠军授予“马鞍山少儿棋王”称号。

2.名次及奖品。公开组:第一名12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600元,第四至六名各400元,第七至八名各300元,第九至十六名各200元奖品,第十七至第二十四名各100元奖品。少年组:第一名500元(含200元奖品),第二名300元(含100元奖品),第三名200元(含100元奖品),第四至六名各100元奖品,第七至十二名各奖品一份。

 

十一、报名

 1.参赛选手需交报名费60元,报名时出示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报名汇款账号:中信银行马鞍山市康乐路支行卡号:6217 7323 0067 1272 闫中原。报名截止时间为2016年5月18日晚18时。 联系人:闫中原老师  18955595988。

 2.参赛选手费用自理。

 3.参赛选手自行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出现意外事故自负。 

 

                                                                                       

马鞍山市象棋协会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日

 

 

补充规定:

 

1、执行2011《象棋竞赛规则》。

2、每轮比赛由电脑积分编排,赛九轮。

3、计时方案:基本用时35分钟,每走一步棋加5秒。

4、每轮比赛迟到15分钟判负。

5、按积分多少比较个人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积分相同,则依次比较对手分、胜局、犯规、直胜、后走局数,如仍无法区分,则比较上一轮成绩,直至区分。

6、出现“自杀”直接判负;违反行棋规定一次判犯规,两次判负。

7、自然(临时)限着35回合,提和方将军着数不计,杀、捉着法最多计15着。

8、赛场手机响判犯规一次,接打电话、看信息判负。

9、赛场禁止吸烟、赛完离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18 16:00:17编辑过]
2楼
日近长安远 发表于:2016/5/4 10:23:00
沙发姐我来了!
3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0:24:00

赛场位置图:和县乌江镇综合文化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4 10:55:21编辑过]
4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0:41:00

和县乌江镇简介

 

 

      “千年古镇,西楚乌江”——和县乌江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位于和县东北部。距县城18千米,地处皖苏两省交界处,东接六朝古都南京,西连烟波浩渺巢湖,南临长江,北枕滁河,与南京江浦一衣带水,同钢城马鞍山隔江相望。乌江区位优势显著,两个码头通江达海,三条省道(宁乌路S124、巢宁路S105、滁芜路S206)穿境而过,距沪蓉高速和南京三桥20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滁马段)10公里,宁和城际一期5公里,二期贯穿全境。
 
      地处皖苏交界与六朝古都南京紧邻,紧依长三角地区的和县乌江镇,素有“金陵门户”之美誉。早在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霸王项羽就在这里自刎身亡。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无数墨客骚人、诸多名家来此凭吊,如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都出生于乌江,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而今古镇乌江正沿着新世纪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改革步伐扬蹄奋进!荣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五大边贸集镇、安徽省劳务培训基地。
 
      走进古镇乌江,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宛如一条白练的驷马新河深情地环绕着乌江镇,河面上汽笛长鸣,船帆点点;宽阔整洁的“井”字大街两旁,商品云集于市,人潮如织,耸立于凤凰山上的霸王祠远眺着花红柳绿、美丽壮观的驷马山景区,南北对峙,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解放前的乌江古镇,街道纵横,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青石板路面,狭窄而长,镇上商店、当铺、钱庄、花行、木行、客栈、澡堂、各类作坊近百家,尤其是“乌江卫花”文明远广,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湖广丝绵甲天下,温暖不如乌江花”。乌江卫花色白,纤维细腻,质地柔软,是棉花中的上乘之品。宋美龄曾在乌江建造一座为全套美国设备的轧花厂;美国经济顾问团也曾在这里挂起了“棉花实验区”的招牌,企图垄断棉花经营。由于经济脉络掌握在财主及少数富商之手,劳动人民债务累累,一贫如洗。那时的乌江环境存在一片脏、乱、差的现象。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乌江镇容镇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乌江镇党委、政府按照人民的愿望,积极开发新型街道,铺设了一条环镇公路,并新建了农贸市场、加油站、拓宽货运码头。为方便游客,修宽了通向霸王祠的水泥公路,全长约千米。裁弯取直了老街路面,逐步改变老街旧貌,新建一条全长千米的商业大道街以及全长1.5公里的项羽路、2公里的乌江大道,幅宽28米和40米,并布有河滨景观大道、宝利城等休闲服务设施,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努力,如今的乌江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低矮、破旧的住宅,今天被一幢幢多层楼房所代替。全镇农村现有6248户建起了楼房,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镇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7万人,散居于11个行政村(375个自然村)和4个社区,流动人口达1万余人。项羽路旁的农行办公大楼、中心幼儿园、镇人民政府、行政服务大楼等熠熠生辉,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其他如街道架起路灯照明,确实今非昔比。全镇已形成服务、农贸、小商品、猪、牛、竹、木等几大专业市场,还建起占地1.5万平方米皖东边贸综合交易市场,并有往日的霸王祠旧址,经过历年来多次修葺,现已按历史最繁荣的规模修复建成了亭、台、楼、阁,四周松柏环绕,典雅古朴,吸引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同时着手新辟“三贤阁”、“虞姬园”等景点,确定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项羽突围的驷马山古战场,现已建成一座引江工程水利枢纽。这座雄伟壮观的乌江驷马山引江工程,干流总长269公里,具有抗旱、防汛、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旱时,它能使苏皖两省10个县(区)100多万亩农田受益,涝时,又能使这些农田不为水患所害。投资2000多万建设具有防洪、排灌功能为一体的石跋河水利枢纽工程,还受到国家主席亲自视察。该水利枢纽可使占地近300平方公里的石跋河流域20万亩耕地和10万多人口免遭旱、涝之苦。


      现今美丽的乌江镇,风景优美,古朴的人们,那是一个适合人们休闲旅行的好地方。
 
      乌江镇,地处和县东北,自长江逆水而上,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镇。二千年前,楚霸王项羽在此“不肯过江东”,从而结束了楚汉之争,乌江也因此而驰名天下。
 
      乌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同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通,与马鞍山一桥一渡相连。从乌江到南京市中心只需半个小时,到南京禄口机场只需50分钟,到宁杭高速只需20分钟.。
 
       乌江是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是唐代乐府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书法家张即之,当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的故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4 11:04:23编辑过]
5楼
zhang48129 发表于:2016/5/4 11:1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3:48:00

和县乌江镇-历史文化名人

 

 

 

1. 唐代乐府诗人——张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其中《秋思》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第二首诗,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每周一诗》第二首古诗。

 

 

张籍像

 

 

     人物生平: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唐代中后期诗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1]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张籍所撰并书写的信州司马李嘉隐墓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4 13:51:02编辑过]
7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4:01:00

2.  南宋爱国词人书法家——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南宋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四川简州(今四川简阳)人,后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乐府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张孝祥像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1卷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词:


      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除却立意鲜明的爱国词作外,张孝祥的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此类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隐约而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而通过笔下描绘的旷朗情境,亦展示了自我胸怀。这一种经常流露的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譬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除却同国事紧密相关的爱国咏怀词外,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切意深,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譬如《念奴娇·风帆更起》中,“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面对与爱人被迫分别,他的内心是自责而痛苦的,江月可以随人,而人不如月,身不由己,只能“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
  
      张孝祥的才情也能从其随手拈来的早期写景小词中领略十分,这类写景词清雅流丽,其中有许多描绘临安景色的作品,譬如《西江月》中描绘西湖春色的“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或《菩萨蛮》中“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临安不仅有清雅秀丽的一面,也有繁华热闹的一面,譬如《鹧鸪天·春情》中描绘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写出了杭州春日郊游盛况,读来仿佛入画境,春意盎然。—— 可见张孝祥词作无论选材范畴,还是表现手法并不局限一隅。
 
      据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 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 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书法:


       张孝祥的书法在南宋一代名气甚著,高宗说他“必将名世”,孝宗亦在张孝祥去世后见到他遗墨“心实敬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南宋朝诸多名家文人,都对孝祥的书法推崇有加。陆游谓“紫薇张舍人书帖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 —— 可见当时受欢迎程度之高。朱熹语曰“安国天资敏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 ——赞赏之余,对其早逝也深表惋惜。杨万里称“张安国书甚真而放,然学之者未尝见公之足于户下者也。” —— 欣赏之情可见。更有曹勋,王十朋,岳珂,董更,谷中等,都对张孝祥书法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张孝祥书法作为南宋著名书法家,其渊源甚广。孝祥并不局限于一家之长,而是广学各家所能,从而熔铸出自己的风格。其中尤以“学颜”,“崇米”为著。他的书法,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遒劲雄伟,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之态,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除了揣摩前人墨迹,勤奋苦练之外,他也虚心求教当时书法名家刘岑,提高草书水平。总体而言,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观之者壮”,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正如“枯竹折松,驾雪凌霜”(曹勋《跋张安国草书》),可谓”笔力雄健,骨相奇伟,风格飘逸,气质清劲,并能自出新意“。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4 14:07:00编辑过]
8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4:18:00

3. 南宋书法大家——张即之

 

 

     张即之(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张即之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后知嘉兴,以言罢。

 


       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后转师米芾,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并能“独传家学”,以张孝祥书为主调,而自成一家体系。这种体系是他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而后大胆创新形成的。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他博学多识,“性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 张即之是南宋书坛首要人物,《中国书法发展史》宋六人,张即之在内,另五人为北宋四家与赵佶。张即之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称雄一时,且有“宋书殿军“之誉”。《宋史》本传称其“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其所书《大字杜甫诗卷》前人评为“有长风破浪气象”。女真族虽然远在北方,与南宋政权处于敌对地位,但对于张即之的翰墨作品,却不惜用重金购求。传世作品有楷书:《佛遗教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行书《双松图歌》,《待漏院记》,《书杜诗》,《汪氏报本庵记》等。


       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后转师米芾,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并能“独传家学”,自成一家体系。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楷书结构严谨、端庄,行书则用笔枯硬,近于刻露,毫无温润典雅之感。有人称之为"宋书殿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4 14:20:43编辑过]
9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4:39:00

张籍、张孝祥、张即之并称乌江三贤, 本次棋王赛赛场就位于乌江镇综合文化站“三贤堂”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5-13 13:39:50编辑过]
10楼
起炮在中宫 发表于:2016/5/4 15:2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2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8] ...[13]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87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