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广东棋史简介

1楼
5970 发表于:2006/2/22 13:14:00

中国象棋源于中国,是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广州棋风初盛是在辛亥革命前后至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广州棋人聚集的场所主要是河北的光孝寺城隍庙,河南的海幢寺、伍家花园等地。活动形式则多为彩金不高的,娱乐的活动亦同时存在于群众的茶余酒后之中。在广 棋坛上最先出名的有胡须林旧泽喃呒苏等,(这些人以混号相称,真实姓名不扬),继有称霸河北的冯泽、李贵(称岭表棋王)和河南五虎”——卢权、陈陶、柴九大眼大妹。民国12年,进入了以黄松轩、钟珍、曾展鸿为代表的粤东三凤时代。嗣后继续出现以战绩显著而被封雅号的五虎将赵坤、刘寿彭、陈镜堂、赵培、黄志及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等。2040年代,广州棋人的活动场所逐渐由野园蓬寺转移到茶座或公开的群众活动场所,棋人自身亦渐从江湖游仙到有一定依附的状态,活动形式也从小小彩金的博弈发展到获得半官方支持的省、市大赛、埠际间的名手邀请赛、高手间的历史性对抗赛等。棋局可以登堂入室,棋人的地位亦略为提高,棋艺亦有长足的进步,报章

上的棋艺评论亦由此而产生。

民国13年,西关翩翩茶室公开允许棋人入室对弈,从而改善了棋人对弈的环境,并由此吸引了一批学者、医生、律师和商贾等对象棋的兴趣。随后添男茶楼、西园酒家、流觞酒家等也相继仿效,开设棋坛,对各阶层的棋艺交流起着积极作用。

民国19年,棋界名流李善卿发起组建的华南历史上第一个棋会华南象棋会在香港成立,曾展鸿任会长。该会成立后即大力推动华南与内地的棋艺交流。是年10月,在香港举办东南大赛。代表华东地区的棋手是周德裕和福建的林奕仙,代表华南的棋手是广州的李庆全、冯敬如,比赛结果打成平手。这是有组织、有记录的首次大赛。

次年冬,广东省教育厅以筹款办学的名义举办全省象棋赛。报名参赛者逾百人,分初、复、决赛3阶段,获得前四名的分别是广州的黄松轩、卢辉、冯敬如和李庆全。民国247月,广东省民众教育馆在广州举行华南棋队与华东、华中联队的对抗赛。华南队的代表是广州的黄松轩、卢辉、冯敬如,华东、华中联队的代表是是周德裕、罗天扬、方绍钦。比赛结果华南队获胜。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的有名棋手或避居外地,广州棋坛转入低潮。

抗战胜利后,飘零各地的棋手重返羊城,棋坛复苏,在潘炮、袁天成等人的热心发动下,开展过几次全市性的比赛,但规模较小,影响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棋坛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不仅对广东地区,而且对全国的象棋活动也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1951年,崛起于40年代的著名棋手杨官璘从香港回穗,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领导吴南生勉励他为发展新中国的象棋艺术事业努力工作。杨官璘和比他稍早出道的陈松顺于1951年访沪后,曾联名合著联星弈谱一书,用了一个名为红星普照的排局(陈松顺创作)做封面,表达他们对新中国的热情歌颂。杨陈并起,成为50年代广东棋坛的领军人物。

19561月,国家体委宣布棋类列入竞技体育项目。19568月,广州棋艺社成立,推动了象棋运动的发展。

建国初,广州各娱乐场所设立棋坛,如岭南文物宫(后为文化公园),永汉路民乐游乐场(后为青年文化宫),西关大同路游乐场,先施公司天台游乐场等均设棋坛以娱游客。岭南文物宫举行有较大影响的赛事是:195223月举行有杨官璘、陈松顺、卢辉、覃剑秋、曾益谦、袁天成参加的名手表演赛,19531954年先后举行的杨、陈十局对抗赛。60年代以后,相继有市一、二、三工人文化宫、员村工人文化宫等建成,均设有提供象棋竞赛的场所。

广州棋艺社成立后,一方面代表市体委组织棋艺的培训、国内外的棋艺交流,组办市对等工作,另一方面则负责业余棋手的比赛等。是年,在北京举行全国象棋锦标赛,杨官璘获冠军。1956年,由棋社主办广州 第一届甲组联赛,并由此产生广州甲、乙、丙组棋手的称号。以后每年均举行1次甲组联赛,历年甲组联赛的冠军是:1956年朱德源、19571958年杨官磷、1959年李旭英1960年蔡福如、(61年缺资料)19621963年杨官磷、1964年韩松龄(杨官磷等转入省队不排名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联赛停止。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历届冠军是:1979年林锦仪、1980年黄增光、1981年(市运会)及1982年黄景贤、1983年刘美松、 1984年黄景贤、1985年黄增光、1986年黄增光、1987年吴宗滋、1988年黄景贤、1989年黄景贤、1990年关志良。此外,棋社为培养象棋后备力量还举办了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从1972年开始,即组织全市的分组(甲乙丙)少年象棋比赛,有校际赛、团体赛、个人赛。还举办了少年培训班及函授班,使棋艺活动不断发展。

1961年,广州市体训班组建了中国象棋队,队员有杨官璘、蔡福如、陈柏祥、李广流。广州队在国内比赛中成绩不俗。1966文化大革命期间,队伍调归省体委管理。1986年广州棋艺社再度组建广州队。

1976年,广州市象棋协会成立,正主席陈松顺,副主席覃剑秋、卢辉、梁锦豪、谭国 ,陈柏祥任秘书长,顾问为杨官璘。1978年,亚洲象棋联合在马来西亚成立,杨官璘任第一副会长,这是中国象棋走向世界的起点。

1981年元月开始,由羊城晚报与《新体育》杂志发起的五羊杯象棋赛,是中国棋坛规格最高的赛事,规定参加者必须是得过全国冠军的棋手。至1990年已办了10届。五羊杯象棋赛连续三届得到可口可乐公司的赞助,第四届起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赞助连办下去。五羊杯赛蜚声海外,每次赛事甚至吸引美、加等海外棋手远道前来观战。

1981年,中国象棋协会首次派出广州象棋名宿陈松顺到加拿大温哥华讲授象棋艺术,并辅导当地棋手。

19838月,由广州棋艺社和《羊城晚报》合办中国第一份棋类专业报纸《象棋报》,由陈松顺主编。有技术性、故事性、新闻性等栏目,它为发展棋艺事业鸣锣开道,发行量遍布全国各地。

1984年在广州举办《七星杯中国象棋邀请赛》有欧、亚、美洲的9国运动员参赛。

1986年,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广州队获象棋比赛的团体女子、成年、少年个人赛3项冠军。

19871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健力士杯象棋国际名手邀请赛,有11个国家和地区共22位棋手参加,杨官璘代表广州参赛,获冠军。

19883月,广州氮肥厂与广州棋社签约,每年资助3.5万元共建广氮象棋队,由一个企业长期赞助一支业余棋队,在国内还属首次。

广州较早开展女子象棋活动,1954年为纪念三八妇女节,在广州岭南文物宫由陆秀珍和陈雪樵两位女棋手作公开表演。1960年,广州女棋手潘毅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女子象棋表演赛获第四名。1963年,广州李串仪、张翠竹代表广东参加中南五省少年女子象棋赛,获冠、亚军。1986年第七届省运会黄玉莹、殷美娴获女子成年、少年个人赛冠军。

2楼
偷心猫 发表于:2006/2/22 13:50:00

当时广州棋人聚集的场所主要是河北的光孝寺城隍庙,河南的海幢寺、伍家花园等地。

河北、河南,差点以为是外省来的;不知具体在广州那里,现在好像没听过这几个地方。

3楼
书棋 发表于:2006/2/22 16:5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楼
崔仔 发表于:2006/2/23 9:01:00

只有伍家花园不知道,其他的都知在哪了.

谢谢!

5楼
5970 发表于:2006/2/23 13:05:00
以下是引用崔仔在2006-2-23 9:01:11的发言:

只有伍家花园不知道,其他的都知在哪了.

谢谢!

有照片上传???

6楼
yzp 发表于:2006/2/26 22:21:00

辉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楼
三人行 发表于:2006/2/27 10:23:00
《象棋报》和《象棋》月刊都停了,可惜啊!
8楼
yzp 发表于:2006/2/27 21:40:00

不久的将来,广东还能冒出像吕钦、许银川那样的全国顶尖人物吗?看来短期内难,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因此,培养新苗任重道远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求棋 发表于:2011/7/5 20:47:5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十四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7 10:42:47编辑过]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71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