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规”造成的棋局质量,有两个基本的判断:
一 后手棋的用时在20分钟左右,在正常人脑的能力范围,相对于象棋的复杂程度,是快棋,加上大多数的走棋目的(简化兑子和)的低要求,棋手应该不会想再怎样丰富棋路的变化,限制了棋手能力的发挥,属于“降格棋”。
二 对于对抗性的竞技比赛来说,没有高超顶级的对手参赛,即使拿了冠军,不用别人说,自己也知道分量不够,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一个高水准的赛事,肯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抗,是双方各尽其能的“对冲”,如果一方受伤或感冒没有发挥出来,即使给他一些“优惠政策”保持了比赛结果的“公平性”,然而,比赛本身的内容一定也大失水准,这也是不言自明的。我想这也是棋友们所说的“棋局质量问题”的依旧所在。
关于比赛报道方面,我看大部分都写成了,1:0某胜某 , 0:1某负某,加上用时的情况。
实际这样反而让读者不明白棋局的真正结果,先手胜了这不用解释,关键是后手真胜了,还是和棋黑胜,只写得分比反而不好。
象原来那种***先胜(或先和或先负)***,岂不更简洁明了,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读者既知道了棋局的真正结果(真的不必回避“和棋”这个字眼,莫非也“十年挨蛇咬,一朝怕井绳”乎,不必,不必!),也不防碍各队算分,反正大家约好的“先手不胜不得分”(即和棋黑得分)。
我个人认为,还是称呼“胜负和”为好,在得分上按“胡规”来算,会更符合大家正常的思维习惯,也少了些“无味”的争论!
胡规“贴时竞叫,和棋黑胜”仅是人为改变了比赛的结果,并没有真正取消了和棋,因为它不也承认“和棋”黑胜吗?这就是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与围棋的区别,当然围棋中也有和棋。国际象棋并没有因为和棋而比赛办不下去了,相反国际象棋的爱好者就中国而言却是越来越多了。中国象棋作为我们的国粹,它有着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它肯定是普及率最高的一项智力运动,可为什么中国象棋比赛在中国越来越办不下去了呢?是因为“和棋”或是所谓的“消极和棋”吗?如果是,那我们就修改规则真正取消和棋,即比赛结果只有胜和负,可那样的话它还是象棋吗?显然不是!在国际象棋的一些比赛中,如索菲亚超级大赛,不允许棋手提和,除非出现官和的局面,也有些比赛规定和棋后手取得胜利,可是这些比赛都不是主流的赛事,而象世界冠军挑战赛等大多数赛事不还是采用传统规则吗?这就是因为它是象棋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运动!“贴时竞叫,和棋黑胜”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却导致了比赛质量的下降。这一点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可为什么有些所谓的改革派却硬要说比赛精彩了、质量提高了?在这种规则下,比赛还没开始就已经为对局双方界定了比赛的走向,那就是执红棋者要拼命取胜,而执黑棋者则需拼命抵抗下成和棋就可以了。大多数执黑的棋手都是采用这一策略,我想即使是许银川也不敢说执黑棋还想取胜吧!所以对局质量毫无疑问是下降了!没有了取胜(盘面胜负)欲望的比赛不是真正的比赛,这就是“胡规”遭到了大多数人反对的一个原因吧!改革是必需的,改革者的勇气是令人尊敬的。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邓小平抓住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以他成功了!“胡规”创始人胡荣华因为没能深刻认识中国象棋下滑的根本原因(胡把这一切归罪于“消极和棋”真是可笑)所以他的改革注定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