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古谱,
魂牵多少知音。
茫茫尘世几浮沉。
神龙潜与现,
鲸迹涉难寻。
复出曾赢善价,
封存谁识冤深。
棋王诠注费机心。
劫波终渡尽,
飞鸟羡归林。
——调寄《临江仙》
“四大名谱”之一
《渊深海阔》成书于公元1808年,与1800年的《心武残编》、1801年的《百局象棋谱》、1804年至1817年的《竹香斋象戏谱》,并称“清代四大名谱”。乃陈文乾十七载留连垂顾、陶然忘我编辑而成。共收排局371局,凡江湖名局、民间佳构,靡不着意罗致,力求完备洗练,一片灵机,戛戛独造,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姑以二局为例,便可管中窥斑,以见全豹。
神龙潜化
“心”谱、“百”谱、“竹”谱都编著于江南,而“渊”谱独编著于北京。“渊”谱的面世,它的来龙去脉,是很富于传奇色彩的。
此谱所以会销声匿迹,内中还有一个故事。
原来,它系天津巨绅李某所藏。半个世纪前,钱梦吾先生在天津《商报》担任象棋栏主编,托天津一流棋手庞霭庭向其借观“渊”谱,欲披露发表,其不允,须八千银元出售。八千银元当时能买白面三千五百袋,钱老无力购谱,建议印出棋书后赠送若干册,仍保留其出版权,亦不允。经庞老婉转磋商,方允以一百银元,借观一日。
钱老借得“渊”谱后,即找棋友数人,连夜帮抄,奈因图着太多,一日哪能抄竣。后来《商报》等报陆续发表,故着法与原谱不尽相同处。又经辗转传抄,不断混入伪局,致使后来有多种伪造“渊”谱出现,鱼目混珠,又无真本可考。真真假假,苦煞了排局研究家们。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作品,它给人们留下了非同寻常的印象!
刘国斌先生获得善本后,交孙经存先生携访钱老,以辨真伪。钱老细看后肯定它乃当年所见之书,至此,此谱才在承传过程中划上了句号。
这部排局珍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竞也遭难——先被查抄,后被禁用。谱中的字码,被怀疑为联络密码,造反派欲译其含意,借以破获这宗“重大案件”。为此,被作为政治档案封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粉碎“四人帮”之后,“渊”谱完璧归赵。它几度沉浮,历尽沧桑,劫后余生,重现天日。物主刘国斌叹曰:“抚书思情,恍如昨日,回首前尘,感慨万千。”直到1988年,刘把它公开出版(蜀蓉版),才使它获得盎然生机。
刘国斌抢救名谱于濒危,向读者献出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其情殷殷。棋友们将永记其奉献,铭记在心!
1993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渊”谱。这是继1988年冬《蜀蓉棋艺出版社》版之后第二次出版,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共61万多字,800多页。两个出版社都为此谱发扬光大、面向市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特邀朱鹤洲先生诠订。朱乃《棋海新友》编辑,第三届全国排局大奖赛“排局王”。他研究古谱排局三十余载,与人合作诠注出版十多种古典名著。出版社对他激赏,并委以重托,应是情理中事。
朱悉心研究了这部“渊”谱。既搏采了众长,又发别人所未发,诠订了错局、错着,发掘了大量新变化。纠正了其他诠注本和象棋报刊的误诠、漏诠,如“鸿门夜宴”、“鸿雁双飞”、“水淹七军”等局。这既是一次完善、一次展示,也是一次升华。
“渊”谱之局,皆彼时之佳者,波谲云诡,变化莫测,令人有“开卷得意,忽如会面”之感。但因时代的局限等多种因素,千虑一失,智者难免,后人并不会因其优劣互见,瑕瑜并存而苛责它
注;本文转自【儒雅弈斋】的博客 |
以下红色文字为相关链接/点击即可阅读 象棋文化探源
以下红色文字为相关链接/点击即可阅读
象棋文化探源